【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疾病控制学副高卫专项练习考试试题(I1),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黄苔一般主( )
A. 寒证
B. 热证
C. 痰饮
D. 湿证
E. 脾虚证
2. [单选题]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
A. 表面抗原(HBsAg)
B. 表面抗体(抗-HBs)
C. e抗原(HBeAg)
D. e抗体(抗-HBe)
E. 核心抗体(抗HBc)
3. [单选题]眼内压的升高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指征之一,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在2.9~5.6kPa范围,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在1.9~3.5kPa范围内,若将诊断标准由眼内压>2.9kPa升高到>3.5kPa,则下述正确的是
A. 灵敏度升高
B. 特异度升高
C.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
D.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下降
E. 不确定,因为不知道患病率情况
4. [多选题]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包括( )
A. 司外揣内
B. 注重整体研究
C. 援物比类
D. "有诸内,必形于外"
E. 心法与顿悟
5.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白虎汤组成药物的是( )
A. 生石膏
B. 知母
C. 甘草
D. 生地
E. 粳米
6. [单选题]北方中年男性,午餐食品为馒头、酱肉、腌菜和马铃薯汤,进餐后1个多小时出现口唇指尖青紫,头晕、无力,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首先考虑的是
A.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B.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C.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D.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E. 发芽马铃薯中毒
7. [单选题]某地肺癌高发,经调查与当地人吸烟密切相关,必须进行干预。当地学校立即邀请公共卫生医师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知识方面的讲座,如何拒绝吸烟,并展示了相关的肺标本。你认为这属于健康促进的哪个行动领域
A. 制定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
B. 创造支持性环境
C. 强化社区行动
D. 发展个人技能
E.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8.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最基本、最常见病理变化是
A.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B. 内脏血管微血栓形成
C. 小血管及血管周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D. 病毒直接损伤微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
E. 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
9. [单选题]狂犬病的预防措施是
A. 捕杀野犬、限制养犬、管理家犬
B. 不得食用死亡病兽,应将其焚烧或深埋
C. 被病兽咬伤后应立即进行排毒、清创、抗菌抗毒
D. 预防接种
E. 以上均是
10. [单选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有临床症状的畜奶
A. 巴氏消毒后食用
B. 煮沸消毒食用
C. 超高温消毒后食用
D. 蒸汽消毒后供成人使用
E. 不能供人食用
11. [单选题]白血病预后分析中,以下哪种不属截尾
A. 死于白血病
B. 死于其他疾病
C. 失访
D. 观察期结束尚存活
E. 拒绝访问
12. [单选题]患儿男,4个月。该患儿3个月时患感冒,未能接种疫苗。按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免疫程序,现在需要接种的免疫针(剂)次为
A.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1针
B.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2剂,百白破疫苗第2针
C.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1针
D.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2针
E.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2剂,百白破疫苗第1针
13. [单选题]经上述治疗后小便量仍在100ml/24h左右,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措施
A. 血液透析
B. 腹膜透析
C. 加大速尿剂量
D. 加大口服导泻剂量
E. 减少每日补液量
14. [单选题]四格表卡方检验,若>=3.84,则
A. P<0.01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l
15. [多选题]结核菌素实验的用途是
A.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 判断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C.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D.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E. 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6. [单选题]与水肿的发生有关的脏腑是( )
A. 肺、脾、肾
B. 肺、心、肾
C. 脾、肝、肾
D. 心、肝、肾
E. 心、肺、脾
17. [单选题]中风之发生,根本在于( )
A. 气虚、气逆
B. 肝火、心火
C. 风痰、湿痰
D. 肝肾阴虚
E. 肝风、外风
18. [单选题]牲畜宰杀后,哪一时期的肉最适合食用
A. 新鲜肉
B. 僵直期
C. 后熟期
D. 自溶期
E. 腐败期
19. [单选题]某乡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乡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为
A. 散发
B. 暴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局部流行
20. [单选题]预测乙脑疫情所需资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主要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带毒蚊虫出现的早晚
B. 猪群感染的早晚和数量
C. 人群免疫水平
D. 气象条件
E. 病原体变异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