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2024微生物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资格考试真题考情分析(D5),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在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常采用Ag与Ab反应,进行此反应必须有电解质参与,电解质量与反应有关,当电解质超出最佳浓度时( )。
A. 提高反应敏感性
B. 降低敏感性
C. 不反应
D. 反应不变
E. 提高特异性
2. [单选题]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几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
A. 1名
B. 2名
C. 3名
D. 4名
E. 5名
3. [单选题]Ag、Ab免疫血清学反应主要结合力是
A. 范德互尔斯力
B. 氢键引力
C. 静电引力
D. 疏水基团作用力
E. 热力
4. [单选题]下列关于危险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指在特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而导致机体发生不良损害的能力
B. 指在特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而导致机体发生不良损害甚至疾病或死亡的预期概率
C. 化学物的危险性大小与其毒性大小成正比
D. 化学物的危险性仅取决于机体的接触概率
E. 化学物的危险性仅取决于机体的接触剂量
5. [单选题]按照我国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规定,医疗机构污泥中的蛔虫卵死亡率要求达到( )。
A. >80%
B. >85%
C. >90%
D. >95%
E. >99%
6. [单选题]用来测定DNA溶液浓度的波长通常选择( )。
A. 260nm
B. 280nm
C. 450nm
D. 500nm
E. 600nm
7. [单选题]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时,最适宜的操作位置是( )。
A. 左前部
B. 右前部
C. 前中部
D. 中后部
E. 无位置要求
8. [单选题]脉冲场凝胶电泳时细胞的裂解液的主要成分为
A. 0.1mg/mlproteinase K
B. 1%seakem gold
C. 0.1M tris
D. 0.3M boric acid
E. 0.1M shigella sonnei
9. [单选题]不属于外周围免疫器官的是
A. 骨髓
B. 脾脏
C. 淋巴结
D. 扁桃体
E. 黏膜免疫系统
10. [单选题]目前基因芯片中,技术最成熟的是( )。
A. DNA芯片
B. RNA芯片
C. 多肽芯片
D. mRNA芯片
E. PCR芯片
11. [单选题]以下各反应中,不需要抗体参与的是( )。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试验
E. 聚合酶链式反应
12.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哪些人员?
A. 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医技人员
B. 医疗机构的医护及后勤人员
C. 医疗机构的管理、财务、后勤等人员
D. 药学技术人员
E. 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
1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 )。
A. IL-2
B. IFN-γ
C. TNF-α
D. GM-CSF
E. C3
14. [单选题]在基因组提取过程中,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在加入异丙醇后会( )。
A. 形成纤维状絮团沉淀于管底
B. 形成纤维状絮团附着于管壁
C. 形成颗粒沉淀于管底
D. 形成颗粒沉淀于管壁
E. 形成纤维状絮团漂浮于其中
15. [单选题]采集病人血液标本注意的事项是( )。
A. 应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B. 同一份血液标本应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
C. 厌氧培养有细菌生长,作生化反应亦应在厌氧环境中进行
D. 对疑为波浪热等病人的血液标本应增菌培养到第4周
E. 以上皆是
16. [单选题]酶标仪的工作原理为( )。
A. Edman降解法
B. Maxam Gilbert化学降解法
C.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D. 光电比色法
E. 分光光度法
17. [单选题]化学毒物引起突变类型不包括( )。
A. 基因突变
B. 癌变
C. 染色体畸变
D. 染色体数目异常
E. 移码突变
18. [单选题]新从病人分离的肠道杆菌均有( )。
A. O抗原
B. H抗原
C. K抗原
D. 以上都对
E. 以上都不对
19. [单选题]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所以不能对RNA病毒核酸进行直接PCR。首先必须提取病毒RNA。提取病毒RNA时,要注意避免RNA酶对病毒RNA的降解作用。为此,所用的试剂和用品均需要进行无RNA酶处理,RNA酶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防止内源RNA酶的污染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步骤
A. 高压灭菌
B. 加入RNA酶抑制剂
C. 抑制外源性RNA酶
D. 烘烤
E. 使用一次性塑料器材
20. [单选题]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常采用血清学方法,Ag-Ab反应有许多特点,但Ag-Ab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
A. 分阶段
B. 可逆性
C. 敏感性高
D. 特异性
E. 非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