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卫生管理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考试真题下载(@6),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5人未产,100例对照中有10例未产,那么未产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 )
A. 2.0倍
B. 3.0倍
C. 2.5倍
D. 1.0倍
E. 1.5倍
2. [单选题]HI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A.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血源传播、性接触传播
B. 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经血传播
C. 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D.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
E. 以上都不是
3. [多选题]下列经脉中和"唇、口"相联系的有( )
A. 足厥阴肝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任脉
E. 手阳明大肠经
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
A. 计划免疫
B. 健康教育
C. 适当的体育活动
D. 定期健康体检
E. 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
5. [单选题]方差分析中要求( )
A. 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B. 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C. 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D. 两样本方差相等
E. 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6. [单选题]五苓散的君药是( )
A. 桂枝
B. 茯苓
C. 泽泻
D. 白术
E. 猪苓
7. [单选题]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 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C. 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D. 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
E. 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
A. 昏厥
B. 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C. 接种部位24小时内炎症反应
D. 过敏性休克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9. [单选题]为了评价实施改水源降低水氟工程后的效果,在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严重的10省市,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1758个改换水源的工程,约占全部改水工程的97%,选择1980年实施改换水源降氟工程后,在当地出生并饮用该水8年及以上的8~12岁儿童,调查其氟斑牙患病情况,该研究属于( )
A. 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临床试验
D. 社区干预试验
E. 生态学研究
10. [多选题]属于和解剂的是( )
A. 小柴胡汤
B. 逍遥散
C. 半夏泻心汤
D. 四逆散
E. 痛泻要方
11. [单选题]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
A. 无地区性,但有季节性
B. 有地区性,但无季节性
C. 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D. 无明显的职业特点
E. 发病年龄无差异
12. [单选题]健康促进规划的设计和评价都包含健康促进( )
A. 调查
B. 测量
C. 监测
D. 观察
E. 评估
13. [单选题]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家是( )
A. 培根
B. 希波克拉底
C. 恩格尔
D. 魏尔啸
E. 笛卡尔
14. [单选题]下列哪项特征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
A. 所得结果为结论性的
B. 容易产生选择性偏倚
C. 一次调查涉及一个因素
D. 调查时间较长
E. 可用人年计算死亡率
15.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
A. 需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观察实验结果
16. [单选题]表示资料频数分布可用
A. 条图
B. 普通线图
C. 半对数线图
D. 直方图
E. 百分比构成图
17. [单选题]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
A. 益气养血
B. 补肾宁心
C. 养心安神
D. 解郁化痰
E. 疏肝解郁
18. [单选题]我国当前预防流脑较理想的菌苗是( )
A. A群液体菌苗
B. A群氢氧化铝吸附菌苗
C. 提纯A群和C群多种糖体菌苗
D. 减毒A群和C群活菌苗
E. 长春7、京55、沪191混合菌苗
19. [单选题]对社区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 个体水平上的疾病判断
B. 依据的是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C. 理论基础是临床专业知识
D. 通常采用的是流行病学方法
E. 是一种在疾病发生后的诊断
20. [单选题]阴性预测值是指( )
A. 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B. 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C. 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
D. 筛检阳性者中真正成为病人的可能性
E. 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