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宝典烧伤外科中级专业真题答案+专家解析(W4),更多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50kg体重的正常成人,其体液量和血量分别为
A. 25L和2.5L
B. 30L和2.5L
C. 30L和4L
D. 25L和3L
E. 30L和8L
2. [单选题]高血压患者的术前准备,以下正确的是
A. 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00mmHg,均给抗高血压药治疗
B. 对舒张压超过110mmHg,抗高血压药治疗必须延续到手术日晨
C. 长期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如血压稳定,术前3天可以停药
D. 高血压并存心肌缺血者,择期手术应列为禁忌
E. 单纯慢性高血压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较差
3. [单选题]关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A. 可见毛细血管与小血管壁有粒细胞浸润
B. 可见毛细血管与小血管壁有血栓形成
C. 可见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D. 可见弥漫的向心性动脉内膜增厚
E. 可见实质内明显出血、水肿及大片出血性坏死
4. [单选题]以下属于"医患关系的技术性方面"的是
A. 医患交往中的社会方面的关系
B. 医患交往中的治疗方面的关系
C. 医患交往中的伦理方面的关系
D. 医患交往中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E. 医患交往中的人文关怀
5. [单选题]有关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应除外
A. 旋转及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B. 向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可自行矫正
C. 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都好
D. 长骨干要求对位至少1/3,干骺端对位要求达3/4左右
E. 成人下肢短缩大于1cm,前后成角大于15°
6. [单选题]诊断高渗性缺水的依据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摄入水分不足,水分丧失过多
B. 口渴为最突出症状,并伴随有唇舌干燥、乏力、烦躁、尿少,甚至谵妄、昏迷等症状
C. 血浆渗透压<290mOsm/L
D. 血清钠在150mmol/L以上
E.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轻度增高,尿比重高
7. [单选题]有关表皮囊肿,下列表述哪项不正确
A. 多因外伤后皮肤碎片植入而产生
B. 囊为单个或多个,基底可以移动,但与皮肤常有粘连
C. 囊内充满角质物及毛发
D. 手术切除时,宜包括表皮和囊肿周围的皮下组织,可疑恶变时切除范围应扩大
E. 其囊壁为皮肤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无真皮组织层
8. [单选题]成人双手、双前臂、前后躯干烧伤,面积为( )。
A. 24%
B. 26%
C. 35%
D. 37%
E. 32%
9. [单选题]从下列药物中选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为有效的药物
A. 半合成青霉素
B. 二代头孢菌素
C. 三代头孢菌素
D.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E. 糖肽类抗生素
10. [单选题]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时,应避用以下药物
A. H2受体阻滞剂
B. 大量维生素A
C. 肾上腺皮质激素
D. 凝血酶
E. 奥美拉唑(洛赛克)
11. [单选题]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主要依靠以下哪些组织再生长出新生上皮
A. 表皮
B. 真皮网状层
C. 真皮胶原纤维
D. 残存的皮肤附件上皮
E. 真皮原纤维
12. [单选题]输血的适应证中,不包括
A. 提高抵抗力,补充营养
B. 凝血异常
C. 严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D. 急性大量失血
E. 重症感染
13. [单选题]下列浅Ⅱ度烧伤伤及的组织学层次,正确的是
A. 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
B. 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C. 表皮角质层+透明层
D. 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生发层
E. 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14. [单选题]心脏贯通伤的诊断要点中,错误的是
A. 伤口位于心脏体表投影区域或其附近
B. "Beck"三联症
C. 失血性休克和大量血胸
D. 伤后时间短,病情进展迅速
E. X线或CT检查
15. [单选题]单独应用化学疗法即能够治愈的是
A. 乳腺癌
B. 肾母细胞瘤
C. Burkitt淋巴瘤
D. 颗粒细胞白血病
E. 霍奇金病
16. [单选题]克罗恩病钡剂灌肠的典型X线特征是
A. "鹅卵石"征
B. "鸟嘴"征
C. "杯口"征
D. "铅管"征
E. 充盈缺损
17. [单选题]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治疗措施中,不包括
A. 头低位
B. 使用强力脱水剂
C. 卧向患侧
D. 多饮水
E. 补充低渗液体
1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骨折并发症的范畴
A. 褥疮
B. 缺血性肌挛缩
C. 缺血性骨坏死
D. 关节强直
E. 关节僵硬
19. [单选题]下列人体组织电阻最大的是( )。
A. 肌肉
B. 血管
C. 神经
D. 骨
E. 皮肤
20. [单选题]关于烧伤创面保留完整水疱皮的作用,不包括
A. 防止创面干燥加深
B. 减轻疼痛
C. 减少水分蒸发
D. 减少污染、感染
E. 充分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