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血液技术医学副高2024真题解释(V1),更多临床血液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尿中卟啉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经乙醚提取后的测定波长为
A. 435nm
B. 405nm
C. 385nm
D. 365nm
E. 455nm
2. [单选题]肠杆菌科细菌与O特异性血清反应时常不出现凝集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有
A. 增加特异性血清的浓度
B. 增加用于反应的菌体量
C. 加热除去细菌表面抗原
D. 降低反应温度
E. 更换试剂
3. [单选题]成年患者,发热伴齿龈肿胀、出血,皮肤有多个结节性红斑;骨髓中异常细胞88%,胞核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等,并有折叠、扭曲、凹陷;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血清溶菌酶增高。可考虑诊断下列哪种疾病
A. M1型白血病
B. M2型白血病
C. M3型白血病
D. M4型白血病
E. M5型白血病
4. [单选题]哪项不是凝血酶原的报告方式
A. 秒数
B. 国际标准化比值
C. 与正常对照的差值
D. 凝血酶原活动度
E. 凝血酶原比率
5. [单选题]关于APTT检测,正确的是
A. 是常用的共同途径筛选试验
B. 能检出FⅧ:C<25%的轻型血友病
C. 每次(每批)APTT测定不必都做正常对照值
D. 不同的APTT试剂批号,结果相差不大
E. 临床上常用手工法
6.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确诊恶性淋巴瘤主要依靠什么
A. 临床表现
B. 血象
C. 骨髓检查
D. 细胞化学染色
E. 淋巴结活检
7. [单选题]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多发生在青少年
B. 先天性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
C. 最终演变成慢性白血病
D. 骨髓象中细胞形态尚正常
E. 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
8. [单选题]关于尼曼-匹克细胞形态的主要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胞体大,直径20~90μm
B. 胞体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C. 胞核一个或多个
D. 胞质丰富
E. 胞质呈泡沫状或蜂窝状
9. [单选题]临床上以肌肉和关节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应选用下列哪一组作为筛选性试验
A. TT、纤维蛋白原定量和D-二聚体测定
B. APTT、PT、TT
C. BPCBT、血块收缩时间
D. BPCPT、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E. 束臂试验、BT、BPC
10. [单选题]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增加最明显的疾病是
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B. 急性溶血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尿毒症
11. [单选题]下述情况在霍奇金病不常见到
A. 发热
B.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
C. 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D. 淋巴结组织中找到R-s细胞
E. 带状疱疹
12. [单选题]肾移植排斥反应时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结果多为阴性,其原因是
A. 尿液中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B. 尿液中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
C. 尿液中白细胞以巨噬细胞增高为主
D. 尿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E. 尿液中白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13. [单选题]关于珠蛋白合成障碍,可能导致下列哪些情况发生
A. 红细胞形态异常
B. Hb稳定性差
C. Hb功能改变
D. 红细胞功能改变
E. 以上都是
14. [单选题]某患者血肌酐浓度为88.4μmol/L,尿肌酐浓度为4420μmol/L,24小时尿量为1584ml,则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A. 25ml/min
B. 50ml/min
C. 55ml/min
D. 75ml/min
E. 155ml/min
15. [单选题]外周血涂片可出现有核红细胞,除了
A. 巨幼细胞贫血
B.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C. 溶血性贫血
D. 急性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多选题]血栓形成与栓塞的临床表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堵塞程度
B. 血栓大小
C. 堵塞部位
D. 受累器官的种类
E. 堵塞的血管类型
17. [单选题]关于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
A. 血清铁蛋白增加
B. 纤维蛋白原减低
C. 甘油三酯增高
D. NK细胞活性增加
E. 可溶性IL-2受体增加
18. [单选题]关于血细胞比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细胞比容的多少主要与红细胞数量相关
B. 贫血时血细胞比容减低
C.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细胞比容增高
D. 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
E. 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平行减低
19. [单选题]魏氏血沉法成年女性的参考范围(mm/h)为
A. 0~5
B. 0~10
C. 0~15
D. 0~20
E. 5~15
20. [单选题]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体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A. 单向免疫扩散
B. 双向免疫扩散
C. 免疫电泳
D. 亲和层析
E. 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