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鼓励文化交流。在中国学习僧伽罗语的学生应该有更多机会参加文化交流项目、访问斯里兰卡及与斯里兰卡学生开展联合活动。这些经历将使语言学习者直接接触文化,培养相互尊重和好奇心。
为了实现文明对话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行动。首先,将文化内容融入语言教学。僧伽罗语教学应与斯里兰卡历史、文学、节日、宗教、美食和当代生活课程齐头并进。通过多媒体、客座讲座和文化活动沉浸式理解斯里兰卡文化,使语言更加生动、有意义。
苏噶特,斯里兰卡籍,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僧伽罗语教师。毕业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拥有大众传播哲学硕士学位(MPhil)、大众传播艺术硕士学位(MA)及经济学学士(特优)学位。从事新闻传媒业超过20年。2016年来到中国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外籍专家。2020年,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初建僧伽罗语专业,苏噶特赴该校任教。2022年,苏噶特联系斯里兰卡相关部门向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捐赠僧伽罗语图书1000册,并建立了“中国—斯里兰卡友谊图书馆”。2023年,苏噶特获得云南省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苏噶特:我认为可以。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是文化、思想、价值观和历史的载体。当中国学生学习僧伽罗语时,他们不仅学习词汇和语法,还接触斯里兰卡独特的世界观、佛教遗产、丰富的文学传统、民间传说、习俗和生活方式。这加深了相互理解和同理心,这对真正的跨文化对话至关重要。
总之,语言学习是促进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能够培养全球意识、同理心、文化洞察力和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这些技能和态度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至关重要,也是培养不同国家间长期友谊的关键。因此,学习非通用语的作用和意义,早已远远超越其工具性本身。(完)
苏噶特:僧伽罗语是斯里兰卡主体民族僧伽罗人的语言,也是斯里兰卡官方语言。据统计,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口大约为1100万,占斯里兰卡总人口的八成。
在文化上,中国社会非常重视集体主义与万物和谐,这通常反映在礼貌委婉的语言形式上。相比之下,斯里兰卡在沟通时虽然也重视尊重和谦虚,但也倾向于在非正式场合进行更直接的个人表达。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建筑和仪式来观察影响。中国古代旅行者就注意到两国的寺庙结构和佛教仪式有关联之处。在现代,教育合作加强了对语言和传统的相互理解,例如文化交流通过斯里兰卡的孔子学院和包括云南大学在内的中国大学僧伽罗语课程而扩大。
最终,僧伽罗人从古代婆罗米文字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字母表,沿用至今。这种字体以其圆润的字符闻名——这是按照传统做法在棕榈叶上书写的结果,因为直线容易撕裂树叶表面。此外,僧伽罗语具有词汇的多样性、语法的复杂性、语序的灵活性、表达方式的委婉性与社会文化的紧密结合等特点。
在语言方面,虽然直接借用词汇的情况有限,但近年来通过旅游、教育和媒体,两国语言的互相影响逐渐增加。例如,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开始学习僧伽罗语,斯里兰卡专业人士出于商业或学术需求也在学习中文。两国联合开展的文化交流项目及文学作品互译也反映了日益增长、愈加深入的文化互鉴。
总之,斯里兰卡和中国之间的持续交流创造了深远的文化、语言联系。这些影响在宗教、学术合作、文化外交和日益增长的语言需求中都很明显。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就此专访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斯里兰卡籍僧伽罗语教师苏噶特(Sugath Rathnayake),对以上问题予以解答。
此外,学习僧伽罗语的学生不仅可以成为语言学家,还可以成为文化大使——他们了解两种文化,可以为外交、旅游、教育和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然而,差异也很突出。从语言学上讲,僧伽罗语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其语音文字源自婆罗米语,而汉语是一种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也有部分形声字。僧伽罗语是字母和语音的语言——单词的发音和书写一样。相比之下,中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声调和汉字记忆,这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在打造双语平台方面,应推广僧伽罗语和汉语的翻译项目、双语出版物和在线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彼此的文化观点。例如,文学、诗歌和电影都是搭建文化桥梁的有力方式。
开元醒悟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目前,全世界有7000余种语言,除去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及阿拉伯语等6种联合国通用工作语,其余为非通用语种。
简而言之,斯里兰卡和中国文化都反映了根深蒂固的传统,但语言在结构、书写系统和某些文化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通过语言这一媒介,两国都能保护和促进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继续发展。
苏噶特:斯里兰卡和中国都具有丰富而古老的文明,僧伽罗语和汉语经过数千年演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此,许多传统价值观,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和精神生活等思想植根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中。
从历史上看,佛教的传播是最早、最重要的影响之一。例如,法显等中国僧人于5世纪访问斯里兰卡学习佛经,因此,斯里兰卡的佛教学者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寺院文化和巴利语经文翻译方面。这种宗教联系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一座精神和语言的桥梁。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海内外对非通用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非通用语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非通用语教育如何超越工具性,成为文明对话的“源代码”?
僧伽罗语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其演变与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斯里兰卡岛的历史紧密相关。随着佛教的传播,又受到梵语、巴利语的深刻影响。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僧伽罗语时,培养一种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全球视野非常重要,应该鼓励学生探索语言背后反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外,两国文化都将谚语、成语和隐喻作为表达智慧的一种方式。例如,斯里兰卡的民间谚语和中国的成语经常传达道德教训或实用的生活建议,展示了这两种文化的哲学深度。
898.97MB
查看310.28MB
查看91.2MB
查看698.25MB
查看399.37MB
查看629.90MB
查看112.14MB
查看467.17MB
查看363.48MB
查看840.45MB
查看701.70MB
查看525.93MB
查看633.56MB
查看484.39MB
查看556.17MB
查看438.67MB
查看959.73MB
查看670.37MB
查看990.41MB
查看697.90MB
查看614.27MB
查看942.53MB
查看961.62MB
查看209.43MB
查看467.95MB
查看156.61MB
查看573.18MB
查看747.59MB
查看716.71MB
查看554.85MB
查看744.83MB
查看104.81MB
查看636.69MB
查看867.27MB
查看568.11MB
查看392.30MB
查看531.52MB
查看399.20MB
查看626.54MB
查看353.77MB
查看972.67MB
查看164.91MB
查看392.23MB
查看801.64MB
查看258.29MB
查看704.27MB
查看395.53MB
查看684.77MB
查看394.67MB
查看502.58MB
查看305.12MB
查看482.83MB
查看263.23MB
查看351.75MB
查看495.76MB
查看284.99MB
查看497.13MB
查看299.38MB
查看397.67MB
查看440.44MB
查看969.87MB
查看769.37MB
查看811.19MB
查看151.28MB
查看176.96MB
查看191.73MB
查看740.66MB
查看513.87MB
查看865.83MB
查看644.99MB
查看439.53MB
查看271.93MB
查看209.78MB
查看799.61MB
查看381.44MB
查看171.30MB
查看382.50MB
查看218.80MB
查看501.26MB
查看918.14MB
查看462.48MB
查看696.49MB
查看442.34MB
查看323.68MB
查看833.17MB
查看663.67MB
查看650.48MB
查看599.66MB
查看835.65MB
查看138.79MB
查看268.93MB
查看693.47MB
查看346.14MB
查看852.82MB
查看958.97MB
查看370.20MB
查看247.62MB
查看857.21MB
查看610.40MB
查看359.89MB
查看302.12MB
查看498.88MB
查看465.34MB
查看248.48MB
查看
231 吐鲁番xl
通讯|一次特别的合作——记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
2025-07-02 08:33:47 推荐
439 188****7741
德国5月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下降🈯
2025-07-03 16:07:36 不推荐
716 152****9189
韩国允许受理该国实习和住院医生的辞职申请🈵
2025-07-02 05:14:13 推荐
28 碰碰车足球
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海外媒体作出积极评价🈸
2025-07-01 19:54:09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