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临床免疫学检验医学正高职称考试模拟练习题(H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B细胞表达的CD分子包括( )。
A. CD19
B. CD21
C. CD40
D. CD80/CD86
E. CD79a/CD79b
2. [多选题]在运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受者血清中细胞毒性预存抗体测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不着色者为死细胞,表明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
B. 着色者为活细胞,无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
C. 不着色者为活细胞,表明无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
D. 着色者为死细胞,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
E. 不着色者为死细胞,表明无细胞毒性有抗体存在
3. [多选题]酶标仪检定时应涵盖哪些方面( )
A. 示值稳定性
B. 吸光度示值误差
C. 吸光度重复性
D. 波长示值误差
E. 酶标板通道差异
4. [多选题]为了保证离心机的正常使用,必须做到下述中的
A. 平衡离心管和其内容物,要对称放置
B. 装载溶液时,使用开口离心机不能装得过多,防止离心甩出
C. 离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离心机上的仪表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机检查,及时排出故障
D. 规定时间内进行
E. 以上答案都正确
5. [多选题]干式电解质分析仪多层膜片的两个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组成是
A. 氯化银电极
B. 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
C. 参比层
D. 氯化银层
E. 银层
6. [多选题]电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
A. 标本采集
B. 标本保存
C. 电泳方法
D. 电泳试剂保存
E. 标本的稀释
7. [多选题]符合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是 ( )
A. 不出现凝集为阳性
B. 出现凝集为阳性
C. 抗原为诊断试剂
D. 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E. 抗体致敏载体
8. [多选题]T细胞与B细胞分离的主要方法有( )。
A. E花环沉降法
B. 尼龙毛柱分离法
C. 聚酰胺纤维柱分离法
D. Percoll分层液法
E. 苯丙氨酸甲酯去除法
9. [多选题]下列关于CFT的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
A. 指示系统发生溶血,说明抗原抗体未发生特异性结合,CFT阳性
B. 指示系统发生溶血,说明抗原抗体未发生特异性结合,CFT阴性
C. 指示系统未发生溶血,说明抗原抗体未发生特异性结合,CFT阳性
D. 指示系统未发生溶血,说明抗原抗体未发生特异性结合,CFT阴性
E. 指示系统未发生溶血,说明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CFT阳性
10. [多选题]引起样品输入通道堵塞的因素有
A. 药物结晶
B. 试剂含有杂质
C. 血块
D. 毛细管玻璃碎片
E. 电极膜破裂
11. [多选题]关于抗体与Ig的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B. 抗体是Ig
C. Ig都是抗体
D. Ig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
E.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12. [多选题]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示踪物的优点是
A. 镧系元素发光稳定
B. 荧光寿命长
C. stokes位移大
D. 激发光谱带较宽
E. 荧光强度高
13. [多选题]以下哪些酶可用于PCR反应
A. Klenow
B. HindⅢ
C. TaqDNA聚合酶
D. RNase
E. DNase
14. [多选题]可做半抗原载体的物质是 ( )
A. 血清白蛋白
B. 甲状腺球蛋白
C. 多聚赖氨酸
D. 卵清蛋白
E. 内毒素
15. [多选题]关于活体组织标本,正确的有( )。
A. 取材于病变组织
B. 取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
C. 要求大小适中
D. 应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E. 应取正常组织
16. [多选题]放射性标记物质量评价指标包括
A. 抗原纯度
B. 放化纯度
C. 比放射活性
D. 免疫活性
E. 抗体亲合力
17. [多选题]囊尾蚴病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分为
A. 脑型
B. 肺型
C. 肝型
D. 眼型
E. 皮下组织和肌肉型
18. [多选题]OPTICCA血气分析仪检测时,报警样品检测不到的原因有
A. 样品没放好
B. 样品凝固
C. 卡片过期
D. 样品中有气泡
E. 气体压力低
19. [多选题]关于mRF凝胶扩散试验检测非抗原特异性CIC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
A. mRF能与变性IgG和免疫复合物中IgG结合而不结合游离IgG
B. 本法敏感度较高,重复性好
C. 本法敏感度较低
D. mRF来源受限
E. mRF能与游离IgG结合而不能与变性IgG结合
20. [多选题]有机磷中毒患者经大剂量阿托品治疗已达阿托品化后,阿托品的使用原则是
A. 大剂量使用1~2次后减量
B. 维持原剂量
C. 立即停用
D. 减量后维持用药
E. 减量并加大给药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