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针灸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O0)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5-29   [手机版]    

针灸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O0)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针灸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O0),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耳针疗法可取

A. 心
B. 肾
C. 肝
D. 神门
E. 脑


2. [多选题]不适宜拔罐的部位有

A. 孕妇的腹部
B. 背部
C. 下肢
D. 孕妇的腰骶部
E. 上肢


3. [单选题]"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的经脉除胆经外还有(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厥阴肝经


4. [单选题]舌红肿而有齿痕者,属

A. 寒湿内盛
B. 阳虚水湿内停
C. 脾虚
D. 气虚
E. 湿热痰浊壅滞


5. [单选题]不属于天枢主治病证的是( )

A. 便秘
B. 腹泻
C. 月经不调
D. 水肿
E. 目赤肿痛


6. [单选题]髎嵴约平

A. 第13椎
B. 第14椎
C. 第15椎
D. 第16椎
E. 第17椎


7. [单选题]电针波型中,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的是( )。

A. 疏波
B. 断续波
C. 密波
D. 疏密波
E. 锯齿波


8. [单选题]肾气丸原方中干地黄与炮附子的用量比例是

A. 8:1
B. 6:1
C. 4:1
D. 2:1
E. 1:1


9. [多选题]阴虚火旺型鼻出血的治则是

A. 针灸并用
B. 只针不灸
C. 只灸不针
D. 补法
E. 平补平泻


10. [多选题]关于甘遂、芫花和大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都可以治疗黄疸、淋证
B. 都可以泻下攻积,通便
C. 都是峻下逐水药
D. 均有泻水逐饮的功效
E. 都可以治疗水肿、鼓胀、胸胁停饮之证


11. [单选题]有关针灸治疗蛇串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治以泻火解毒,清热利湿
B. 以局部阿是穴、夹脊为主穴
C. 疱疹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
D. 对出现的疱疹不用能三棱针点刺
E. 后遗神经痛者可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


12. [单选题]针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主穴是( )

A. 迎香
B. 阳陵泉
C. 足三里
D. 大横
E. 阴陵泉


13. [单选题]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 14寸
B. 15寸
C. 12寸
D. 9寸
E. 13寸


14. [单选题]微有发热恶风寒,咳嗽,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时而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尿小便干,舌苔干燥,脉浮数,属

A. 肺阴虚证
B. 燥邪犯肺证
C. 风热犯肺证
D. 肺热炽盛证
E. 肺肾阴虚证


15. [单选题]不属于在"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是

A. 发汗
B. 滋阴
C. 养血
D. 益气
E. 扶阳


16. [多选题]针刺治疗小儿多动症的针穴主方为

A. 风池、太冲
B. 中脘、足三里
C. 百会、印堂
D. 太溪、神门
E. 合谷、太冲


17. [多选题]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

A. 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 病转阳明
C. 脾阳来复
D. 腐秽自行排出
E. 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18. [单选题]"以痛为腧"这一名词首载于

A. 《灵枢·经脉》
B. 《灵枢·经筋》
C. 《灵枢·经别》
D. 《灵枢·经水》
E. 《灵枢·背腧》


19. [单选题]从曲差至络却,腧穴排列顺序是( )

A. 曲差、承光、通天、五处、络却
B. 曲差、通天、五处、承光、络却
C. 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
D. 曲差、五处、通天、承光、络却
E. 曲差、承光、五处、通天、络却


20. [单选题]根据补母泻子法,以下取穴错误的是:

A. 肺虚证取太渊
B. 大肠虚证取曲池
C. 脾虚证取解溪
D. 肝虚证取曲泉
E. 心虚证取少冲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jeg5v3.html
  • 下一篇:2024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针灸医学副高职称历年真题库(O0) 腰膝酸软,宜首选( )浙贝母的功效是脉来一息不足四至,并均连于“目系”的是运用耳针疗法治疗各种眼病时,治疗盗汗的腧穴首选:下列腧穴中,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证属刁某,舌红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