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急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冲刺练习(N7),更多急诊医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女性,22岁,发热、干咳、乏力2周。5天来胸痛伴气促。胸部X线检查,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判断其积液性质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
A. 临床症状
B. X线检查
C. 胸腔穿刺
D. 超声检查
E. 结核菌素试验
2. [单选题]在鉴别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时,下列哪项支持后者
A. 两肺布满哮鸣音
B. 病史
C. 两肺底湿啰音
D. 发热
E. X线片:肺纹理增强
3. [单选题]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是
A. B型超声检查
B. 血β-hCG
C. 阴道后穹隆穿刺
D. 腹腔镜检查
E. 诊断学刮宫
4. [单选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呼气有氨味
B. 呼气有肝腥味
C. 呼气有烂苹果味
D. 呼气有刺激性大蒜味
E. 呼气有浓烈酒味
5. [单选题]85%~95%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哪种病毒引起
A. 单纯疱疹病毒
B. 巨细胞病毒
C. 带状疱疹病毒
D. 肠道病毒
E. 腺病毒
6. [单选题]男性,38岁。饮酒后4小时出现上腹痛,14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40次/分,高热,动脉血氧分压低于7.98kPa,下列治疗哪项是不合适的
A. 禁食
B. 胃肠减压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 人工呼吸机
E. 阿托品
7. [单选题]有关DIC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 早期禁用抗纤溶治疗
B. 低凝期可与肝素--起补充凝血因子治疗
C. 继发纤溶亢进时可用抗纤溶治疗
D. 高凝血状态下出血症状明显时,应立即输新鲜血
E. 轻型可用抗血小板药物
8. [单选题]中暑高热使用氯丙嗪出现哪项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A. 肛温39℃
B. 心率100次/分
C. 呼吸25次/分
D. 持续吸氧
E. 血压80/50mmHg
9. [单选题]以下不是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的是
A. 呈晨轻暮重波动性变化
B. 90%见眼外肌麻痹
C. 面部额纹减少,表情困难
D.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E. 使用奎宁,普萘洛尔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症状无影响
10. [单选题]患者,女性,28岁,双睑下垂1年.晨轻暮重,1周前受凉感冒,出现咳嗽、咳痰,2天前出现呼吸困难。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重症肌无力危象
B. 胆碱能危象
C. 反拗危象
D. 动眼神经麻痹
E. 多发性硬化
11. [单选题]院前急救的三要素为 ( )
A. 开通气道、胸外按压、静脉用药
B.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
C. 第一目击者、急呼“120”、专业急救队伍
D. 心肺复苏,解痉、止痛、止喘等对症治疗,固定和搬运
E. 有效的现场急救、良好的通讯网络、医疗监护运送
12. [单选题]Ⅰ型呼吸衰竭可见于
A. 中叶综合征
B. 结节病Ⅰ期
C. 急性间质性肺炎
D. 原发综合征(肺结核)
E. 重症肌无力
13. [单选题]关于Cabrera导联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肢体导联是按心脏左上基底部到右下方的解剖关系排序
B. 6个肢体导联的排序为aVL、Ⅰ、-aVR、Ⅱ、aVF、Ⅲ
C. -aVR导联面向右心室前壁心肌
D. 便于分析心肌缺血/梗死或心律失常的起源及定位
E. 每两个导联之间相隔30°
14. [单选题]体重60kg,临床表现为较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未测二氧化碳结合力时,可先补充5%碳酸氢钠溶液
A. 600ml
B. 500ml
C. 400ml
D. 300ml
E. 200ml
15. [单选题]房扑首选的转律方法为
A. 西地兰
B. 奎尼丁
C. 慢心律
D. 同步电复律
E. 人工起搏超速抑制
16. [单选题]男性,43岁。晨起胃痛,呕吐数次,腹胀,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第2天腹胀逐渐加重,恶心。查体: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弱。心电图T波降低。该患者首先应考虑为
A. 低钾血症
B. 低钙血症
C. 低磷血症
D. 低钠血症
E. 低镁血症
17. [单选题]关于Ⅱ=Ⅰ+Ⅲ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表示Ⅱ导联每一时刻的振幅都等于同一时刻的Ⅰ与Ⅲ导联振幅的代数和
B. 该规律不仅适用于QRS波群,也适用于P波和T波
C. 该规律不适用于起搏心律
D. 该规律不受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E. 将Ⅰ导联与Ⅲ导联的图形相叠加后便得到Ⅱ导联图形
18. [单选题]脑卒中最强的单一危险因素是( )
A. 高血压
B. 高年龄
C. 吸烟
D. 糖尿病
E. 心脏病
19. [单选题]关于额面QRS波无人区心电轴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位于-90%~±180%
B.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的心电轴位于无人区多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
C. 无人区电轴适用于鉴别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
D. 可见于直背综合征
E. 可见于左心室起搏患者
20. [单选题]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是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 慢性病贫血
E.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