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考试宝典202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卫生职称副高在线题库精编(AJ5),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血糖浓度大于多少为高血糖症
A. 6.0mmol/L
B. 5.0mmol/L
C. 7.0mmol/L
D. 7.8mmol/L
E. 8.0mmol/L
2. [单选题]羊水中的脂肪细胞出现率达到多少反映胎儿皮肤成熟
A. >10%
B. >20%
C. >50%
D. <20%
E. <10%
3. [单选题]患者,女,48岁。左乳无痛性包块1个月。查体:左乳可触及蚕豆大包块,表面粗糙,边缘不整,活动度差,包块表面皮肤有橘皮样改变,左腋下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均无触痛。诊断:左乳腺肿瘤。选择血清中高表达的乳腺癌肿瘤标志
A. AFP、CEA
B. CA15-3、CEA
C. AFP、CA15-3
D. CA125、CEA
E. CA125、CA15-3
4. [多选题]红细胞膜具有功能包括
A. 抗原性
B. 吞噬功能
C. 物质转运
D. 免疫功能
E.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及变形性
5.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市政下水道管理工人,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检查:体温39.3℃,球结膜充血,颈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A. 脑脊液细菌培养
B. 肾功能检查
C. 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D. 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
E. 乙脑IgM抗体
6. [单选题]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自然界存在的差异是
A. 种族差异
B. 个体差异
C. 组织差异
D. 器官差异
E. 无差异
7. [多选题]目前研究粘附分子在探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意义有 ( )
A. 肿瘤发生
B. 炎症
C. 肿瘤转移
D. 免疫应答
E. 同种器官移植排斥
8. [单选题]用Percol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时,离心后得到的细胞层,由底层到表层分别是
A.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
B. 富含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
C. 死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D. 富含单核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E.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
9. [单选题]与传统比较,临床提倡减少输注的血制品类型是
A. 全血
B. 少浆血
C. 血浆白蛋白
D. 洗涤红细胞
E. 富含血小板血浆
10. [单选题]下列疾病均有血清尿素氮增高而血清肌酐正常,但不包括
A.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B. 急性传染病
C. 上消化道出血
D. 大面积烧伤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11. [多选题]( )等情况时需要进行血气分析
A. 输血前
B. 肾功能衰竭
C. 急腹症
D. 通气障碍
E. 心衰
12. [多选题]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 ( )
A. 各种病原体易染增加,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B. 自身免疫病发生率高
C. 恶性肿瘤发生率高
D. 超敏反应发生率高
E. 有遗传倾向
13. [单选题]皮内试验出现假阳性,可能是由于
A. 抗原变质或污染
B. 抗原注入太深
C. 抗原剂量小
D. 抗原注入太浅
E. 抗组胺药影响
14. [多选题]Auer小体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的特殊细胞中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E.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15. [单选题]IgG占健康个体血浆Ig总量的
A. 25%
B. 50%
C. 60%
D. 75%
E. 90%
16. [单选题]患者,男性,24岁,霍奇金病。体检:T38.5℃,左颌下、右腋下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该患者的临床分期属于
A. Ⅱ期A
B. Ⅲ期A
C. Ⅱ期B
D. Ⅳ期B
E. Ⅲ期B
17. [单选题]尿液中出现蜡样管型主要见于
A. 膀胱炎
B. 输尿管结石
C. 急性肾盂肾炎
D. 急性肾小球肾炎
E.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18. [单选题]关于血清TSH的检测正确的是
A. 一般取血时间为下午5~6时
B. 新生儿普及筛查甲状腺功能有助于避免发生呆小症
C.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前三天采血
D. 若新生儿在出生后第4天采血结果可能出现假性增高
E. 应激状态时,可导致假性减低
19. [多选题]快速诊断霍乱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是 ( )
A. 分离培养
B. 直接镜检:悬滴法、革兰染色
C. 生化反应
D. 免疫荧光球试验
E. PCR测ctx基因
20. [多选题]机体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机制包括 ( )
A. ADCC效应
B. CTL的直接杀伤作用
C. 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D. 巨噬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E. NK细胞的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