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内科学副高全套模拟试题(C0),更多内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男,62岁,急性心肌梗死,血压150/9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下列哪种药物长期应用可改善预后
A. 硝酸异山梨酯
B. 美托洛尔
C. 硝苯地平
D. 普罗帕酮
E. 维拉帕米
2. [单选题]HDL能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的是
A. 胆固醇脂
B. LP(a)
C. 游离胆固醇
D. 乳糜微粒
E. 甘油三酯
3. [多选题]肠鸣音消失见于
A. 麻痹性肠梗阻
B. 急性胃肠炎
C. 急性腹膜炎
D. 服泻药后
E. 胃肠道大出血
4.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叙述错误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产生附壁血栓,形成栓塞
B. 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尼氏小体消失,核可溶解,细胞内出现空泡
C. 脑实质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常聚集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
D. 胶质细胞成弥漫性增生,聚集在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形成胶质小结
E. 脑实质及脑膜血管充血扩张,大量浆液性渗出
5. [单选题]抗感染性休克的液体疗法应首选
A. 541溶液
B. 5%葡萄糖盐水
C. 林格液
D. 右旋糖酐40
E. 血浆
6. [多选题]有关蜘蛛痣的特点,正确的是
A. 其出现与肝脏灭活雌激素作用减弱有关
B. 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
C. 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
D. 大小不一,直径可由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
E. 压迫蜘蛛痣中心,其辐射小血管网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恢复
7. [单选题]治疗急性左心衰时,利尿剂首选
A. 双氢克尿噻
B. 呋塞米
C. 阿米洛利
D. 氨苯蝶啶
E. 安体舒通
8. [多选题]选出下列选项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
A. PTCA失败后行急诊CABG或心肌梗死7 d内行CABG
B. 年龄>75岁
C. 术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围术期易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
D. EF<40%
E. 再次CABG
9. [单选题]肝硬化病人肝肾综合征的特点是
A. 血BUN↑,血钠↑,尿钠↑
B. 血BUN↓,血钠↓,尿钠↓
C. 血BUN↑,血钠↓,尿钠↓
D. 血BUN↓,血钠↓,尿钠↑
E. 血BUN↑,血钠↓,尿钠↑
10. [单选题]当细菌入侵艾滋病患者后下列哪项病理变化是错误的
A. 全身淋巴结可肿大
B. 炎症反应强烈
C. 炎症反应低下
D. 病原体不易被消灭
E. 胸腺退变及萎缩改变
11. [单选题]关于手足口病脑脊液检查,叙述错误的是
A. 外观浑浊
B. 压力增高
C. 白细胞增多
D.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E. 葡萄糖和氯化物正常
12.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A. 上腹痛
B. 恶心、呕吐
C. 黄疸
D. 伴有腹泻
E. 呕血及黑便
13. [单选题]关于职业病及职业医学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是职业医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病第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
B. 根据相应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职业病
C.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D. 对于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等与工作有关疾病也属于我国补偿的疾病范围
E. 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分支,与临床医学关系不大
14. [单选题]观察舌象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 )
A. 舌苔的有无
B. 舌苔的润燥
C. 舌苔的厚薄
D. 舌苔的颜色
E. 舌苔的腐腻
15. [单选题]下述内分泌调节机制中,属正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B.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C. 皮质醇分泌减少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D. 雌激素分泌减少时,促卵泡激素分泌增多
E. 在排卵前雌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均增多
16.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SLE的病因 ( )
A. 自身免疫
B. 遗传素质
C. 性激素
D. 环境因素
E. 某些药物如青霉胺、大仑丁
17. [多选题]人工胸外按压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
A. 患者应置于水平位
B. 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 按压频率应是75次/分
D. 正确的部位是胸骨中1/3处
E. 正确的部位是胸骨上中1/3交界处
18. [单选题]下述诊断肾小球疾病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 蛋白尿、管型尿
B. 水肿和高血压
C. 糖尿及氨基酸尿
D. 尿量异常及血尿
E. 肾功能损害
19. [单选题]高血压病合并心绞痛首选
A. 美托洛尔
B. 氨氯地平
C. 卡托普利
D. 特拉唑嗪
E. 安体舒通
20. [多选题]传染病中通过虫媒而传播的在下列疾病有
A. 疟疾
B. 流行性出血热
C. 钩端螺旋体病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恙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