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药学(师)卫生初级考试模拟题库(S0),更多药学(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可引起明显干咳的药物是
A. 钙通道阻滞药
B. β受体阻断药
C. M受体阻断药
D.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E. 利尿药
2. [单选题]下述各组药物,"冬眠合剂"是
A. 苯巴比妥+异丙嗪+吗啡
B. 苯巴比妥+氯丙嗪+吗啡
C. 氯丙嗪+异丙嗪+吗啡
D.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E. 氯丙嗪+阿托品+哌替啶
3. [单选题]药物化学对化学药物研究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个
A. 质量检测
B. 体内代谢
C. 构效关系
D. 寻找新药
E. 作用机制
4. [单选题]下列关于浸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汤剂、中药合剂是含醇浸出剂型
B. 其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C. 其实质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D. 一般包括浸润和渗透过程、解吸和溶解过程、扩散过程、置换过程等几步
E. 溶质的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5. [单选题]精密度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B. 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C. 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
D. 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E. 表示该法能准确测定供试品的最低量
6. [单选题]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进临床给药剂量的是
A. Ⅰ期临床试验
B. Ⅱ期临床试验
C. Ⅲ期临床试验
D. Ⅳ期临床试验
E. 生物等效性试验
7. [单选题]下列关于静脉用药调配,叙述错误的是
A. 配置前使用75%乙醇擦拭洁净台
B. 调配前校对各项标签内容无误
C.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D. 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E. 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26℃,湿度40%~65%
8. [单选题]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 严重腹泻
B. 剧烈呕吐
C. 大量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肾衰竭
E. 高钾血症
9. [单选题]关于胶囊剂的质量检查错误的是
A. 胶囊应外观整洁,没有黏结、变形、破裂等现象
B. 胶囊的装量差异限度不论大小都应为7.5%
C. 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9.0%
D. 胶囊作为一种固体剂型,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E. 硬胶囊剂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
10. [单选题]关于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酸性药物减少其吸收
B. 合用华法林增加出血风险
C. 依诺沙星合用布洛芬可引起惊厥
D. 抑制茶碱代谢,出现茶碱毒性反应
E. 司帕沙星合用抗心律失常药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
11. [单选题]空白试验
A. 反映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B. 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
C. 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
D. 用作药物的鉴别,也可反映药物的纯度
E. 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12. [单选题]毛果芸香碱可产生下列哪种作用
A. 近视、散瞳
B. 远视、缩瞳
C. 近视、缩瞳
D. 远视、散瞳
E. 以上都是
13. [单选题]片剂制备方法不包括
A. 湿法制粒压片
B. 干法制粒压片
C. 直接粉末压片
D. 半干式颗粒压片
E. 结晶直压片
14. [单选题]患者,男性,50岁。每年冬春季常有哮喘发作,近日来患感冒,并咳嗽,门诊量血压亦升高,医生除给予抗感染治疗外,尚考虑给予降压药,其中欲选择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请问下列药物中最为合适的是
A. 普柰洛尔
B. 噻吗洛尔
C. 吲哚洛尔
D. 纳多洛尔
E. 美托洛尔
15. [单选题]房室瓣关闭发生在
A. 等容收缩期初
B. 等容舒张期末
C. 快速射血期
D. 等容舒张期初
E. 等容收缩期末
16. [单选题]生产注射剂最常用的溶剂是
A. 去离子水
B. 纯化水
C. 注射用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E. 蒸馏水
17. [单选题]去甲肾上腺素可产生以下药理作用
A. 心脏兴奋,皮肤黏膜血管收缩
B. 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脉压减小
C. 肾血管、冠状动脉血管收缩
D. 心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E. 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18. [单选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中要求对其中严重的、罕见的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最迟不超过
A. 3个工作日
B. 5个工作日
C. 7个工作日
D. 10个工作日
E. 15个工作日
19. [单选题]发给患者的效期药品,必须计算在药品用完前应有多长时间
A. 6个月
B. 3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E. 1个月
20. [单选题]心输出量是指
A. 一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 一次心动周期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 每分钟由一侧心房流入心室的血量
D.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 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