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何方需用“清浆水”煎煮?
A. 栀子干姜汤
B. 枳实栀子豉汤
C. 栀子厚朴汤
D. 栀子甘草豉汤
E. 竹叶石膏汤
2. [单选题]"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的穴位是
A. 人迎
B. 水突
C. 气舍
D. 扶突
E. 天鼎
3. [单选题]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
A. 1.0~1.5μmol/L
B. 3.4~17.1μmol/L
C. 1.7~2.1μmol/L
D. 2.0~2.5μmol/L
E. 2.1~17.1μmol/L
4.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与五脏联系最多的经脉是( )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太阳膀胱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厥阴肝经
E. 足太阴脾经
5. [单选题]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所构成的应激称为
A. 困扰
B. 担忧
C. 沉没
D. 焦虑
E. 痛苦
6. [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
A. 人格特质
B. 生活经历
C. 应激源性质
D. 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 当时个体的心身状态
7. [单选题]咳嗽痰少,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
A. 肺肾阴虚证
B. 肺肾气虚证
C. 肾阴虚证
D. 燥邪犯肺证
E. 肺阴虚证
8.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
A. 上巨虚
B. 下巨虚
C. 条口
D. 梁丘
E. 足三里
9. [单选题]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治宜
A. 调胃承气汤
B. 导赤承气汤
C. 桃仁承气汤
D. 宣白承气汤
E. 增液承气汤
10. [单选题]下列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A. 胸闷
B. 少气
C. 自汗
D. 咳喘
E. 水肿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原则
A.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B.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C. 结交知已,与人为善
D. 严格要求,永不满足
E. 挫折磨砺,积极进取
12. [单选题]“寒热”是
A. 辨病因的纲领
B. 辨虚实的纲领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3. [单选题]根据胆经腧穴排列顺序,自头临泣至脑空排序正确的是( )
A. 头临泣、正营、承灵、目窗、脑空
B. 头临泣、承灵、目窗、正营、脑空
C. 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D. 头临泣、目窗、承灵、正营、脑空
E. 头临泣、正营、目窗、承灵、脑空
14. [单选题]光明穴不可以治疗
A. 夜盲
B. 目痛
C. 下肢痿痹
D. 发热
E. 乳房胀痛
15. [单选题]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出现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表现属于
A. 隐性感染
B. 重复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16. [单选题]《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中的"四脏"指的是
A. 心、肺、肝、脾
B. 心、肺、肝、肾
C. 心、肝、脾、肾
D. 心、肺、脾、肾
E. 脾、肺、肝、肾
17. [单选题]二陈汤的功用是
A.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B.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C.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E.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18. [单选题]具有行血、补血功效的药物是
A. 川芎
B. 赤芍
C. 鸡血藤
D. 阿胶
E. 茜草
19. [单选题]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取穴常用( )
A. 风门、列缺、合谷
B. 大椎、身柱、尺泽、丰隆
C. 肺俞、脾俞、太渊、足三里
D. 风池、合谷、肺俞
E. 以上都不适宜
20. [单选题]组成药物中含有白芍、玄参、麦冬的方剂是
A. 地黄饮子
B. 益胃汤
C. 麦门冬汤
D. 增液汤
E. 养阴清肺汤
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A
解析: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3.正确答案 :B
4.正确答案 :C
5.正确答案 :A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A
8.正确答案 :E
解析:一、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循行.png]
二、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1.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4.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5.下关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操作 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6.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 平刺0.5~1寸。
7.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8.粱门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9.天枢(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0.水道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1.归来
定位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2.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 直刺1~1.2寸。
3.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4.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5.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1~1.5寸。
6.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 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操作 直刺1~1.5寸。
7.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8.解溪(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1寸。
9.内庭(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10.厉兑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操作 浅刺0.1寸。
9.正确答案 :D
10.正确答案 :D
解析:咳喘,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
11.正确答案 :D
12.正确答案 :D
解析:寒热
重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png]
13.正确答案 :C
14.正确答案 :D
15.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点是在传染病过程中机体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6.正确答案 :C
解析:《素问·经脉别论》认为谷食化生精气,先供奉其生化之主肝,其浓稠部分经过心的作用"奉心化赤",再经肺的作用,合入清气,至此谷食精微经过心肺作用,则生成能为全身利用的精气,再输布于心、肝、脾、肾四脏。
17.正确答案 :A
18.正确答案 :C
19.正确答案 :B
20.正确答案 :E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jrpe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