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正高)精编在线题库(N3),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_正高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影响肾脏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激素有
A. ACTH
B. 性激素
C. 肾上腺素
D. 醛固酮
E. 抗利尿激素
2. [多选题]临床基因扩增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应包括
A. 精密度
B. 正确度
C. 可报告范围
D. 抗干扰能力
E. 参考区间验证
3. [多选题]以下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 身高
B. 浓度
C. 血压
D. 脉搏
E. 呼吸
4. [多选题]各种生物传感器的共同结构为
A. 接收器
B. 微处理机
C. 换能器
D. 生物敏感膜
E. 微电子机械系统
5. [多选题]DNA芯片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可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 ( )
A. 细菌耐药基因的鉴别
B.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鉴别诊断
C. 临床疾病的基因诊断
D. 流行病学的调查
E. 营养学分析
6. [多选题]关于胰岛素与C肽的比较,错误的描述是
A. 胰岛素与C肽测定的用途一样
B. C肽浓度可更好地反映B细胞功能
C. 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胰岛素浓度高
D. 因注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时,胰岛素水平会很高而C肽降低
E. C肽也会与胰岛素抗体反应
7. [多选题]有关糖化血清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可代替糖化血红蛋白
B. 90%以上的糖化血清蛋白是糖化白蛋白
C. 受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影响
D. 控制糖尿病后,其下降比血糖和尿糖晚6~8周
E. 在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血红蛋白更敏感、更及时
8. [多选题]进行实验设计时,为了消除干扰因素以及便于比较应注意的原则是
A. 设立对照组
B. 确定足够的实验对象
C. 随机分组
D. 规定统一的评价指标
E. 对实验对象进行严格挑选
9. [多选题]导致尿酮体假阳性的因素有
A. 剧烈运动
B. 浓缩尿
C. 低pH
D. 高β-羟丁酸
E. 高胆红素尿
10. [多选题]酚抽提法可用于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所用试剂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SDS为生物阴离子去污剂,主要引起细胞膜的降解并能乳化脂质和蛋白质
B. EDTA为二价金属离子螯合剂,可抑制DNase的活性,同时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
C. 蛋白酶K有水解蛋白的作用,可消化DNase和细胞中的蛋白质并裂解细胞
D. 酚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也可抑制DNase的活性
E. pH8.0的Tris溶液能保证抽提后DNA进入水相,避免滞留在蛋白质层
11. [多选题]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A. 血管升压素
B. 卵泡刺激素
C. 催乳素
D. 甲状腺素
E.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12. [多选题]以下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B.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参数
C. 测量误差是无符号的参数,用标准差或标准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表示
D. 测量不确定度为有正号或负号的量值
E. 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13. [多选题]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
A. 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
B. 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升高
C. 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
D. 可出现本周蛋白尿
E. 骨髓的异常浆细胞数量增加>10%
14. [多选题]化学降解法测序技术中需要的物质有
A. 末端核酸标记单链DNA
B. 测序引物
C. DNA聚合酶
D. 六氢吡啶等化学试剂
E.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15. [多选题]计算相对数应注意
A. 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
B. 在一定条件下构成比可以反映率的变化趋势
C. 率和构成比可以互相替代
D. 计算相对数时分子分母必须是绝对数
E.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进行假设检验
16. [多选题]PCR扩增中可使用以下哪些聚合酶
A. Klenow酶
B. T4 DNA聚合酶
C. T7 RNA聚合酶
D. Taq DNA聚合酶
E. 反转录酶
17.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转位因子的正确概念 ( )
A. 可移动的基因成分
B. 可在质粒与染色体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C. 转座子是转位因子的一个类型
D. 转位因子是DNA重组的一种形式
E. 能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18. [多选题]以统计图表示连续性变量,可选用
A. 条图
B. 直方图
C. 普通线图
D. 半对数线图
E. 圆图
19. [多选题]骨形成标志物由成骨细胞在骨形成期间产生,这些标志物包括
A. 胶原交联
B. 骨钙素
C. 前胶原肽
D. 骨性碱性磷酸酶
E. 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20. [多选题]自动生化分析的技术指标评价包括
A. 精密度
B. 互染率
C. 波长校正
D. 相关性
E. 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