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重症模拟在线题库(AI1),更多重症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是
A. 胃食管反流误吸
B. 大量输血
C. 溺水
D. 肺挫伤
E. 以上都是
2. [单选题]下列情况需尽早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是
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B.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C. OSAS
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 急性吸入性肺损伤
3. [多选题]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立的治法为( )
A. 抑木扶土
B. 益火补土
C. 泻南补北
D. 培土制水
E. 滋水涵木
4. [多选题]肿瘤治疗中"扶正"的"正气"主要包括( )
A. 免疫功能
B. 睡眠功能
C. 某些遗传的本质
D. 机体对有害因子的防御功能
E. 促进生长发育
5. [单选题]以下有关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原则,不合适的是
A. 有证据表明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不合并低血压或脏器功能衰竭时,可以选择保留导管或原位使用导丝更换导管
B. 念珠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C. 怀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穿刺部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
D.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抗生素治疗应长于4周
E. 初始抗生素治疗应参照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经验性治疗
6. [单选题]观察舌象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 )
A. 舌苔的有无
B. 舌苔的润燥
C. 舌苔的厚薄
D. 舌苔的颜色
E. 舌苔的腐腻
7.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要点的是( )
A. 病情缓急
B. 呼吸节律
C. 治疗脏腑
D. 脉象
E. 呼吸频率
8. [单选题]关于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入氧浓度降低
B. 肺泡通气量下降
C. 弥散功能障碍
D.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E. 左向右分流
9.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10. [单选题]临床死亡的概念应除外
A. 呼吸停止
B. 瞳孔散大
C. 脑电图静止
D. 面色发绀
E. 脉搏消失
11. [单选题]患者男性,33岁,因胸闷、心悸发作2小时来院。既往有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哪种情况不宜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A. 窦性心动过速
B. 心房颤动
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 窦性心律
E. 以上均不适宜
12. [单选题]患者男性,32岁,因行走时被摩托车撞伤3小时送入急诊室,经检查头颅左顶头皮裂伤,创口约3cm,左小腿肿胀,头颅CT及左小腿X线片示“左颞硬膜外血肿,左胫骨骨折”,该患者外伤原因为
A. 机械性损伤
B. 物理性损伤
C. 化学性损伤
D. 生物性损伤
E. 挤压伤
13. [单选题]呕吐物的性质可提示某些疾病,呕吐物带有发酵、腐败气味常提示下列哪一疾病?
A. 小肠梗阻
B. 胃泌素瘤
C. 贲门狭窄
D. 胃潴留
E. 以上都不是
14. [单选题]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为
A. 聚集的大片细胞的死亡
B. 是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C. 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不完整
D. 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E. 形成凋亡小体
15. [单选题]寒凝心脉型胸痹,宜选用( )
A. 瓜蒌薤白半夏汤
B. 血府逐瘀汤
C. 瓜蒌薤白白酒汤
D. 金匮肾气丸
E. 当归四逆汤
16.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临床类型不是毒蕈中毒的类型
A. 胃肠类型
B. 神经型
C. 精神异常型
D. 溶血型
E. 肾坏死型
17.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A. 动脉炎性改变
B. 血液高凝状态
C. 血液细胞高黏度状态
D. 脑动脉粥样硬化
E. 脑血管畸形
18. [单选题]以下有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导管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B. 导管病原菌定植是指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fu)
C. 隧道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D. 皮下囊感染是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E.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19. [多选题]下列属于正治的是( )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实者泻之
D. 虚者补之
E. 通因通用
20. [单选题]多发伤分类依据为
A. 按伤口是否开放分类
B. 按损伤部位分类
C. 按致伤因子分类
D. 按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E. 按创伤评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