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公共卫生医师在线题库(W0),更多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某食品科调查克山病区6份主食大米中硒含量与该地居民血硒含量,计算得r=0.808,0.10>P>0.05.下结论时应慎重。这是因为
A. 若将双侧变为单侧结论相反
B. 若适当增加样本含量可能拒绝
C. 若进行数据变换,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D. 若将α水准由0.05改为0.10,则拒绝零假设
E. 以上都不是
2. [单选题]BCG属于
A. 活疫苗
B. 死疫苗
C. 类毒素
D. 抗毒素
E. 转移因子
3. [单选题]下列不是目前我国公布的劳动卫生标准的是
A. 粉尘、毒物最高容许浓度
B. 物理性有害因素卫生标准
C. 卫生管理标准
D. 煤矿百万吨工伤死亡人数
E. 测定方法标准
4.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人体试验道德原则的是
A. 医学目的的原则
B. 知情同意的原则
C. 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D. 保障受试者绝对安全的原则
E. 随机对照的原则
5. [单选题]一般而言,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可能发生的两种偏倚为
A. 诊断怀疑偏倚和回忆偏倚
B. 回忆偏倚和Berksons偏倚
C. Berksons偏倚和失访偏倚
D. Neyman偏倚和失访偏倚
E. 领先时间偏倚和错分偏倚
6. [单选题]研究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对动物肝脏的危害。一组大白鼠每天放置于含有一定浓度氯乙烯气体的染毒柜中8小时,作为处理组;另一组则每天放置于含有正常空气的同样体积染毒柜中8小时。观察3个月后,将两组动物处死,观察其肝脏变化情况。这种对照组的设计属于
A. 实验组间互为对照
B. 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的对照
C. 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的对照
D. 实验组施加处理因素,对照组伴随非处理因素的对照
E. 将实验效应与公认的标准值或正常值作对照
7. [单选题]有关女童保健指导工作不正确的是
A. 不必进行性教育
B. 性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
C.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D. 预防生殖道炎症
E. 定期健康检查
8. [单选题]核酸变性后,可产生的效应是
A. 增色效应
B.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C.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 溶液黏度增加
E. 磷酸二酯键断裂
9. [单选题]关于流感病毒的特点,哪项错误
A. 是有包膜病毒
B. 具有神经氨酸酶(NA)刺突
C. 不易发生抗原性变异
D. 具有分节段的RNA和核蛋白(NP)
E. 具有血凝素HA刺突
10. [单选题]糖尿出现时的血糖浓度至少应高于
A. 83.33mmol/L(1500mg/dl)
B. 66.67mmol/L(1200mg/dl)
C. 27.78mmol/L(500mg/dl)
D. 11.11mmol/L(200mg/dl)
E. 8.89mmol/L(160mg/dl)
11. [单选题]下面关于正确刷牙的方法,错误的描述是
A. 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内外面时从下往上刷
B. 刷咬合面时前后拉动着刷
C. 为有效去除牙菌斑,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5分钟
D. 刷牙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
E. 刷牙后要充分漱口
12. [单选题]关于孕前指导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如果夫妇婚后不准备避孕应向双方进行孕前指导
B. 经济困难,居住拥挤不属于妊娠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
C. 受孕应在夫妇双方身心健康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D. 如有长期接触对胎儿有毒有害物质的历史暂不适合妊娠
E. 孕前指导是围生保健中的重要一环
13. [单选题]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 钾平衡电位
B. 钠平衡电位
C.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14. [单选题]伤寒确诊依赖于
A. 临床五大特点
B. 阳性流行病学资料
C. 肥达氏反应阳性
D. 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E. 用氯霉素治疗效果良好
15. [单选题]补体系统中,含量最高的是
A. C3
B. C9
C. C1
D. C2
E. C5
16. [单选题]小动物接触易挥发液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最适宜采用的染毒方法是
A. 喂饲
B. 灌胃
C. 吞咽胶囊
D. 静式吸入
E. 皮肤敷贴
17. [单选题]对不予医师执业注册有异议的可以
A. 申请复议或申诉
B. 申请复议或起诉
C. 申诉或起诉
D. 先申请复议再起诉
E. 先申诉再申请复议
18. [单选题]Ⅱ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的指示颜色是
A. 紫色
B. 红色
C. 橙色
D. 黄色
E. 蓝色
19. [单选题]在下列工业生产中,何者不宜采用湿式作业
A. 采煤
B. 开凿隧道
C. 水泥生产
D. 矿山开采F以上全部
20. [单选题]下列不是水平传播方式的是
A. 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 经胎盘传播
D. 经食物传播
E. 经输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