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学副高职称优质在线题库(Y6)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9-12   [手机版]    

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学副高职称优质在线题库(Y6)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针灸学副高职称优质在线题库(Y6),更多针灸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生姜具有的功效是

A. 止呕
B. 止泻
C. 止血
D. 止汗
E. 止遗


2. [单选题]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宜选用

A. 枳实导滞丸
B. 健脾丸
C. 桂枝茯苓丸
D. 保和丸
E. 枳实消痞丸


3. [单选题]临床上以多长、多粗的毫针最为常用

A. 长25-75mm粗28-32号
B. 长25-75mm粗30-34号
C. 长75-100mm粗26-28号
D. 长75-150mm粗28-34号
E. 长15-25mm粗28-30号


4. [单选题]五加皮具有的功效是:( )

A. 通便
B. 利尿
C. 凉血
D. 安胎
E. 和胃


5. [多选题]缠腰火丹的治疗原则为

A. 泻火解毒
B. 清利湿热
C. 活血化瘀
D. 疏肝解郁
E. 补益心脾


6. [单选题]针刺胸椎、腰椎棘突下穴位

A. 平刺
B. 直刺
C. 斜刺
D. 向上斜刺
E. 向下斜刺


7. [多选题]薄荷的功效是

A. 疏散风热
B. 清利头目
C. 疏肝行气
D. 清肺润燥
E. 利咽透疹


8. [单选题]按八会穴主治,瘀血证宜取

A. 气海
B. 血海
C. 膈俞
D. 太渊
E. 都不对


9. [单选题]下列关于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肩贞穴应深刺,以达到治疗效果
B. 条口透承山穴可用强刺激手法,并令患者活动肩部
C. 阳陵泉可深刺或透向阴陵泉
D. 若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
E. 针后可于肩部加拔火罐,并行走罐


10. [单选题]芍药汤与白头翁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甘草
B. 黄芩
C. 黄柏
D. 黄连
E. 大黄


11. [单选题]女,28岁。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胀痛。大便不调,脉弦。针灸时选

A. 百会、神门、行间、三阴交
B. 上星、神门、合谷、阿是穴
C. 水沟、内关、神门、太冲、曲泉
D. 率谷、神门、侠溪、阿是穴
E. 合谷、神门、行间、三阴交


12. [多选题]有开窍醒神,辟秽功效的药物是

A. 冰片
B. 樟脑
C. 石菖蒲
D. 苏合香
E. 蟾蜍


13. [多选题]小便频数量多,尿浊如脂膏且甜,渴而多饮,头晕,视物模糊,颧红,虚烦,多梦,遗精,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宜选用

A. 胃管下俞、太冲
B. 胃俞、脾俞
C. 肾俞、照海
D. 阴谷、太溪
E. 肺俞、少府


14. [单选题]下列关于提插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保持针身垂直
B.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
C. 频率应较快,每分钟100次左右
D. 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钟为宜
E. 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


15. [单选题]1963年出土的1根磨削石针是在( )

A. 甘肃
B. 陕西
C. 山西
D. 内蒙古
E. 青海


16. [多选题]吴茱萸治胃寒呕吐证与其何种功效有关

A. 降逆止呕
B. 补火助阳
C. 化湿和胃
D. 补气健脾
E. 温中散寒


17.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主治证的表现不包括

A. 体倦少气
B. 心烦口渴
C. 身热汗多
D. 神疲谵语
E. 脉虚数


18. [单选题]患者男,32岁。左侧口眼歪斜1天,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宜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等面部腧穴,对以上面部腧穴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手法是

A. 轻插重提,幅度小
B. 轻插重提,幅度大
C. 重插轻提,幅度小
D. 重插轻提,幅度大
E. 提插用力相等,幅度小


19.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脱肛病因的是

A. 中气不足
B. 剧烈运动
C. 先天不足
D. 湿热郁积
E. 药物攻伐太过


20.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不是百合固金汤中的是( )。

A. 生地黄
B. 熟地黄
C. 麦冬
D. 人参
E. 贝母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l9o705.html
  • 下一篇:2024针灸副高卫生高级职称晋升职称在线题库(Y6) 脘腹胀满,治疗当取有关火针的操作,色暗,形寒畏冷,先烧针尖,需烧至白亮;若针刺较浅,可烧至通红 四肢及腰腹部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 胸背部针刺宜浅,可先烧针身,又为治疗疔疮的经验效穴。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