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妇女保健医学副高职称冲刺密卷分析(AI9),更多妇女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低于60g/L,可少量多次输血
B. 血红蛋白低于50g/L,可大量1次输血
C. 血红蛋白在60~70g/L以上,饮食指导纠正贫血
D. 血红蛋白在60~70g/L以上,指导服用铁剂
E. 产后用宫缩剂防止产后出血
2. [单选题]若宫颈癌被证实,临床分期为Ⅱa,病人一般情况好,其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A. 放射治疗
B. 宫颈癌根治术
C. 宫颈锥形切除术
D. 抗癌化学治疗
E. 继续观察,定期随诊
3. [单选题]患者女性,30岁。顺产后3天,T37.8℃,咳嗽,肺部有湿啰音,恶露无臭味,子宫无压痛,母乳喂养良好,会阴伤口愈合佳。该患者考虑为
A. 产褥感染
B. 呼吸系统感染
C. 乳腺炎
D. 子宫内膜炎
E. 尿路感染
4. [单选题]关于妇女保健工作,叙述正确的是
A. 以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和民主为目的
B. 以弱势妇女群体为服务对象
C. 以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
D. 以中间层为重点
E. 以生殖健康为核心
5. [单选题]关于胎先露哪项不正确
A. 枕先露的指示点为枕骨
B. 面先露的指示点为颜面骨
C. 臀先露的指示点为骶骨
D. 肩先露的指示点为肩胛骨
E. 胎先露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社区诊断的基本内容
A. 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
B. 确定社区的主要危险因素
C. 找出社区的高危人群
D. 了解社区资源
E. 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
7. [单选题]患者女性,35岁。初产妇,贫血,胎膜早破,胎心率128次/分,产钳助产分娩,检查胎盘发现少量胎膜残留。于产后10天发高热,诊断为产褥感染。与该患者产褥感染无关的诱因是
A. 贫血
B. 胎膜早破
C. 高龄初产
D. 产钳助产分娩
E. 胎盘残留
8. [单选题]对症状严重的45岁子宫腺肌病患者,首选治疗措施是
A. 药物对症治疗
B. 假孕疗法
C. 高效孕激素治疗
D. 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
E. 子宫切除术,保留双附件
9. [单选题]初产妇,平素月经规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现停经28周。停经20周开始自觉胎动,但近3周自觉胎动消失,行B型超声检查发现"宫内死胎,胎儿大小相当于24周"。该患者引产前必须特别注意
A. 监测血糖
B. 检查肾功能
C. 检查心功能
D. 做相关凝血功能检查
E. 检查肝功能
10. [单选题]思想文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是( )
A. 影响人类的劳动条件
B. 影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
C. 支配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
D. 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
E. 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
11. [单选题]下列关于子宫颈腺囊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子宫颈腺管口阻塞,局部感染形成
B. 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
C. 多为单发
D.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子宫颈的生理性变化
E. 应行激光治疗
12. [多选题]关于产褥感染的护理正确的有
A. 床旁隔离
B. 平卧位
C. 遵医嘱给宫缩剂、抗生素
D.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 保持外阴清洁
13. [单选题]关于胎儿电子监护提示胎儿缺氧的是
A. 晚期减速
B. 加速
C. 早期减速
D. 变异减速
E. 以上都不是
14. [单选题]符合产褥期产妇身体变化特点的是
A. 产后1周,阴道黏膜上皮恢复至孕前状态
B. 产后2周内尿量增加
C. 产褥期肠胃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4周恢复
D. 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潮仍有受孕可能
E. 产褥期不容易便秘
15. [单选题]下列视网膜病变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改变的是
A. 视网膜小动脉痉挛
B. 视网膜水肿
C. 视网膜脱离
D. 视神经乳头萎缩
E. 絮状渗出或者出血
16. [单选题]关于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 多发生于妊娠早期
B. 一般有明显诱因
C. 可出现反复性阴道流血
D. 常伴有腹部持续性疼痛
E. 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正比
17. [多选题]行宫颈锥切除术的指征为
A. 宫颈妊娠
B. CINⅢ
C. 宫颈糜烂
D. 宫颈刮片多次阳性,宫颈活检阴性
E. 活检为原位癌,但不排除浸润癌
18.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增加孕产妇的死亡危险性( )。
A. 营养不良
B.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C. 多产
D. 难产
E. 产后出血
19. [多选题]适用于肝气郁滞胁痛的药物是( )
A. 香附
B. 青皮
C. 枳实
D. 佛手
E. 川楝子
20. [单选题]36岁已婚未育妇女,月经延迟15天,有早孕反应。查:子宫正常大小,宫口闭,两侧附件阴性,首选处理是
A. 黄体酮肌内注射
B. 保胎治疗
C. 尿妊娠试验
D. 超声检查
E. 基础体温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