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化学检验医学高级职称(正高)真题答案(B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有 ( )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E
C. 维生素K
D. 泛酸
E. 维生素B族
2. [多选题]双波长方式分析的优点有( )。
A. 能提高检测速度
B. 能减少散色光的影响
C. 能对电源波动有补偿效果
D. 能消除噪声干扰
E. 能减少样品本身光吸收的干扰
3. [多选题]少尿是指尿总量少于
A. 400ml/24h
B. 500ml/12h
C. 400ml/12h
D. 17ml/12h
E. 17ml/h
4. [多选题]参考区间的来源可以是
A. 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或权威刊物出版的适合实验室的参考区间
B. 试剂供应商提供的对应参考区间
C. 实验室多年延续使用的参考区间
D. 实验室各专业组经过统计学处理自行建立的参考区间
E. 根据临床医生讨论意见定义的参考区间
5. [多选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包括( )。
A. 血糖监测
B. 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C. 在体测定
D. 免疫检测
E. 肿瘤标志物检测
6. [多选题]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离子和钠离子,引起误差的原因有
A.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减弱
B. 离子选择性电极上蛋白质沉淀
C. 电解质排除效应
D. 黄疸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干扰
E. 脂血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干扰
7. [多选题]下列受饮食影响较大的检测项目是
A. UA
B. HBsAg
C. ALT
D. TP
E. TBIL
8. [多选题]针对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的作用有( )
A. 诱导机体发热
B. 促进吞噬
C.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
D.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趋化细胞因子
E. 促进毛细血管扩张
9. [多选题]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凋亡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又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B. Huntington病为凋亡紊乱疾病
C. 脑缺血引起的迟发性死亡以凋亡为主
D. 主动的耗能的自杀过程
E. 一般由细胞内因子作用于受体并通过第二信使将信号在内启动凋亡程序
10. [多选题]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叙述,正确的有
A.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B. 血清中可检出自身抗体
C. 病程一般较长
D. 常反复发作
E. 正常人有时也可查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
11. [多选题]孕妇口服50g葡萄糖后的耐量试验结果为 ( )
A. 高峰提前现象
B. 高峰迟缓现象
C. 血糖峰值低于非孕妇女
D. 血糖峰值高于非孕妇女
E. 2小时血糖浓度低于非孕妇女
12. [多选题]Sanger法测序的待测模板包括
A. 单链DNA
B. 双链DNA
C. 单链RNA
D. 双链RNA
E. 任意核酸
13. [多选题]下列代谢物与其酶法测定所用试剂的组合,错误的是 ( )
A. 尿酸-尿酸酶-过氧化氢酶
B. 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C. 尿素-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
D. 甘油三酯-脂蛋白酶-甘油激酶
E. 胆固醇-胆固醇还原酶-过氧化物酶
14. [多选题]关于人类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类固醇激素
B. 为糖蛋白激素
C. 由两个不同的亚基组成
D. 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
E. 可促进类固醇激素合成
15. [多选题]关于血清载脂蛋白AⅠ、B测定,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免疫透射比浊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B. 应用5~7个不同浓度的定值血清,采用曲线拟合方式制备校准曲线
C. 对所用抗血清的要求是特异性好、高亲和力与高效价
D. 目前已有ApoAⅠ、ApoB测定的决定性方法和参考方法
E. 多用兔抗人或羊抗人多克隆抗体制备合适的抗血清
16. [多选题]佐剂( )
A. 可非特异性地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 可促进TH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
C. 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D. 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因
E. 可增加抗体产生量
17. [多选题]不是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机制的说法是 ( )
A. 胰蛋白酶本身可引起严重的组织破坏
B. 某些情况导致胰酶在进入十二指肠后被激活
C. 胰腺自我消化
D. 胰蛋白酶可引起组织的出血性坏死
E. 胰蛋白酶可激活血管舒缓素-激肽释放酶系统
18. [多选题]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测试包括( )。
A. 准确度
B. 批间重复性
C. 总精密度
D. 批间精密度
E. 批内重复性
19. [多选题]在气固色谱中,样品各组分的分离基于
A. 性质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不同
D. 挥发性不同
E. 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不同
20. [多选题]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链的相关功能是 ( )
A. 膜稳定性
B. 受体反应
C. 信息传递
D. 抗原性
E. 红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