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医学伦理原则不含
A. 不伤害
B. 有利
C. 尊重
D. 胆识
E. 公正
2. [单选题]被西方人称为“西医之父”的古希腊名医是
A. 盖伦
B. 哈维
C. 希波克拉底
D. 胡佛兰德
E. 伦琴
3.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指的是
A. 人们依据法律条文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行事判断
B. 人们依据工作要求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所做的褒贬评价
C. 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和原则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道德价值的判断
D. 人们依据工作态度对医生的行为所做的褒贬判断
E. 人们依据规范条文对医院的活动所做的行为判定
4. [单选题]牛膝具善下行之性,但此特点不能用于
A. 腰膝酸痛
B. 口舌生疮
C. 气喘咳嗽
D. 难产、胞衣不下
E. 阴虚阳亢眩晕
5. [单选题]绝经前后诸症之肝阳上亢者,除主穴外,还应加用的腧穴是
A. 关元、命门、太冲
B. 太溪、照海、太冲
C. 百会、太冲、风池
D. 太冲、肾俞、脾俞
E. 脾俞、肾俞、太冲
6. [单选题]针刺治疗胁痛的主穴包括
A. 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B. 期门、日月、肝俞、行间
C. 肝俞、膈俞、合谷、太冲
D. 期门、章门、内关、太冲
E. 大包、期门、支沟、蠡沟
7.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态度要和蔼、柔和
B.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C. 尽量用通俗语言问诊
D. 直接询问患者,获取病史资料
E. 从简单问题开始问起
8.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肠痈临床特点的是
A. 右下腹痛
B. 肌紧张
C. 板状腹
D. 反跳痛
E. 发病急骤
9. [单选题]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
A. 肝经、肾经
B. 肝经、脾经
C. 任脉、带脉
D. 任脉、冲脉
E. 任脉、督脉
10.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树脂类药材
A. 乳香
B. 没药
C. 苏合香
D. 五倍子
E. 血竭
1.正确答案 :D
2.正确答案 :C
解析: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家,“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生对一切患者不论穷人与富人都应尽职尽责,一切为患者利益着想。他的医德理论和实践也为西方医学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正确答案 :C
解析: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两种类型: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三个标准:疗效、科学、社会
三种评价方式:舆论、信念、习俗
4.正确答案 :C
5.正确答案 :C
解析:绝经前后诸症
【病因病机】
妇女至绝经前后,肾气渐亏,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阴肾阳偏盛偏衰现象,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肾阴不足而肝阳上亢,肾阳虚弱,脾失健运而生痰湿,其中肾虚是致病之本,肾虚不能濡养和温煦其他脏器,诸症蜂起。由于体质因素的差异,临床上有肾阳虚、肾阴虚或肾中阴阳俱虚,或有肝阳上亢、痰气郁结等不同表现。
【辨证】
主症 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情绪不稳定。 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皮肤感觉异常,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数,为肾阴虚;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面浮肿胀,尿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为肾阳虚;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经来量多,或淋漓漏下,舌质红,脉弦细而数,为肝阳上亢;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浮肿便溏,苔腻,脉滑,为痰气郁结。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滋补肝肾,调理冲任。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肝俞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太溪
配穴 肾阴亏虚加阴谷、照海;肾阳不足加关元、命门;肝阳上亢加风池、太冲;痰气郁结加中脘、丰隆。
操作 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皮质下、交感、神门。每次选一侧耳穴3~4个,毫针用轻刺激。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6.正确答案 :A
解析:胁痛
【病因病机】
胁痛主要责之肝胆,且与脾、胃、肾相关。本病以气滞、血瘀、湿热引起“不通则痛”者为实证,以精血不足所致“不荣则痛”者为虚证。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或跌仆闪挫,损伤胁络,瘀血停留;或外感湿热郁于少阳,枢机不利;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积湿生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经脉气机阻滞而发为胁痛。若久病体虚,劳欲过度,阴血亏损,脉络失养,亦可发为胁痛。
【辨证】
主症 胁痛多见于一侧。由于病因、病性、病程的不同,疼痛的性质亦不同。气滞多胀痛窜痛,瘀血多刺痛较剧。一般而言,初起疼痛较重,久之则胁肋部隐痛时发。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以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期门 支沟 阳陵泉 足三里
配穴 肝气郁结加内关、太冲;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肝胆湿热加丰隆、侠溪;肝阴不足加肝俞、三阴交。
操作 虚证时足三里用补法,其余主穴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常规操作。局部穴可以仅取患侧,针期门用1~1.5寸毫针平刺或斜刺0.5~0.8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肝、胆、脾、胃、肾、神门、胸。取患侧为主,毫针刺,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轻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埋揿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2)皮肤针 选局部阿是穴2~3个。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可加拔火罐。适用于气滞血瘀胁痛。
(3)穴位注射 选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次选1~2穴,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B↓121ml,每穴注射0.5~1ml;或注射于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待有明显针感后,将针向上提再注入药液。
7.正确答案 :B
解析: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起病情况:包括病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及居住地区,职业和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6.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
7.月经史及生育史
记录格式如下:
8.家族史
8.正确答案 :C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9.正确答案 :D
解析:崩漏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官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辨证】
1.实证
主症 崩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红。兼见血色深红,质黏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痒,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血色正常,或带有血块,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为气郁;漏下不止,或突然下血甚多,色紫红而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为血瘀。
2.虚证
主症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公孙 隐白
配穴 血热加中极、血海;湿热加中极、阴陵泉;气郁加膻中、太冲;血瘀加膈俞、血海。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足三里 地机 三阴交
配穴 脾气虚加脾俞、胃俞;肾阳虚加肾俞、命门;肾阴虚加肾俞、太溪;盗汗加阴郄;失眠加神门。
操作 毫针补法,可施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埋针法,两耳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法 选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关元俞。用维生素B↓(12)或黄芪、当归等注射液,每穴可注药液2ml,每日1次。
(3)挑刺法 在腰骶部督脉或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用三棱针挑破0.2~0.3cm长,O.1cm深,将白色纤维挑断,每次选2~4个点,每月1次,连续挑治3次。
10.正确答案 :D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llgq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