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是
A. 青霉素G
B. 氯霉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四环素
2. [单选题]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可
A. 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B. 获得成本与效果比值
C. 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
D. 用成本与结果值均用货币表示
E. 考虑患者意愿、偏好和生命质量
3. [单选题]血药浓度受注射部位血流速度、pH值及制剂影响大,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较长的是
A. 直肠给药
B. 舌下给药
C. 肌内注射
D. 静脉注射
E. 静脉滴注
4. [单选题]下列药物易发生肾损害的是
A. 普萘洛尔
B. 庆大霉素
C. 硝西泮
D. 林可霉素
E. 己烯雌酚
5. [单选题]下列有关肠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强烈刺激胃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B. 胃内不稳定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C. 在胃内不崩解,而在肠中必须崩解
D. 肠溶衣片服用时不宜嚼碎
E. 必要时也可将肠溶衣片粉碎服用
6. [多选题]患者男性,58岁,6个月内出现3次突然不能言语,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后恢复正常,第3次发作时伴右侧肢体麻木,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该疾病的治疗包括
A. 抗凝治疗
B.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C. 扩容药物治疗
D. 血管扩张药治疗
E. 血管内介入治疗
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的是
A. 鼻塞
B. 流涕
C. 鼻痒
D. 打喷嚏
E. 鼻肿
8. [单选题]长期应用大剂量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是因为氯丙嗪阻断
A. 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
B. 中脑-边缘通路多巴胺受体
C. 下丘脑-垂体通路多巴胺受体
D. 催吐化学感受区多巴胺受体
E.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侧支α受体
9. [单选题]银翘散的主治病证是( )
A. 风寒表实证
B. 风寒表虚证
C. 风热表证
D. 气虚外感证
E. 风湿表证
10. [单选题]下列有关药物经济学分析与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药物利用指数(DUI)>1.0,说明医生日处方剂量大于日规定剂量(DDD)
B. DDDs只考虑药物主要适应证的用药剂量,当一种药物有多种适应证(如阿司匹林)耐,使用DDD法受限,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偏差
C. 用药频度分析采用每种药物购药金额序号和用药人次序号的比值,比值大于1.0说明药物较便宜
D. 日规定剂量(DDD)就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
E. DDD不适用于儿童
1.正确答案 :C
解析:链霉素给予首次饱和剂量后,有肾功能不全、前庭或听力减退的患者应减量或停用,由于链霉素在体内不被代谢,主要由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体内可能积聚而达到中毒浓度。故选C
2.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与效果比值、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是成本效果分析法的特点;成本与结果值均用货币表示是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特点;考虑患者意愿、偏好和生命质量是成本效用分析法的特点;最小成本分析可为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3.正确答案 :C
解析:常见注射用药的途径和特点为:①皮下注射,药物注入后经局部毛细血管吸收而生效,药效产生较口服为炔,但不及肌肉注射;仅作为预防接种或胰岛素等某些特殊药物的用药途径。②肌肉注射,药物注入后经局部丰富的血管网吸收,药效产生较皮下注射为快,且可接受药量较粗大,局部刺激反应较皮下注射为小。较之血管内注射,肌肉注射药效产生较慢,刺激性过强的药品不可采用此法注射,但肌注时药物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有一个过滤吸收过程,故而比较安全。③静脉注射,药物直接以较高浓度进入血液循环,故而药效产生最快但也因药物毫无过滤地以高浓度直入血液,缺乏必要的生理性过渡,故较危险,一旦误用药物,后果往往严重。④静脉滴注:用药特点与静注相似,但其能将药物缓慢、低浓度、持续地注入血液中,因而相对较为安全,且能使短效药物的药效得以较久地维持。但有些注射用药只能作静滴使用,若误作静注会出大乱子。
4.正确答案 :B
解析:临床上常用的可导致肾脏损伤的抗生素有: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②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先锋Ⅰ号)。③四环素。④两性霉素。⑤利福平。⑥磺胺类。其他导致肾脏损害的药物包括:造影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降压药如洛汀新、蒙诺以及科素亚、代文等利尿剂。
5.正确答案 :E
6.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诱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药物治疗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盐酸嘧氯匹定和双嘧达莫)、抗凝药物(肝素和华法林等)、 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血管扩张药和扩容药 (麦全冬定及低分子右旋糖苷)等。故选择ABCDE。
7.正确答案 :E
解析:本题考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其主要症状有:①鼻塞,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等;②流涕,常有大量清水样鼻涕,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明显;③鼻痒,多为阵发性鼻内痒,甚至有眼部、软腭、耳、咽喉痒感;④打喷嚏,连续打喷嚏,清晨和夜间加重,每次发作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并有流水样或稀薄黏液样涕。
8.正确答案 :A
解析:氯丙嗪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故选A
9.正确答案 :C
10.正确答案 :D
解析:药物利用研究的常用穷法包括:日规定剂量方法、药物利用指数方法、用药频度分析。日规定剂量(DDD)是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但DDDs有其局限性:大样本研究中,患者依从性不易保证,可能造成结果不准确;不同区域人群用药情况不尽相同,即DDD值可能存在差异;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DDD不适用于儿童;实际儿童可能也在用药,且剂量小于成人,若一律将剂量按DDD计算,则计算所得用药人数预测结果偏低;只考虑药物主要适应证的用药剂量,当一种药物有多种适应证(如阿司匹林)时,使用DDD法受限,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偏差。药物利用指数(DUI)是指总DDD数(某日用药总量相当于DDD的倍数,总DDD数=某天内药品的总用量/DDD值)除以患者总用药天数(DUI=总DDD数/总用药天数),表示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对医师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DUI>1.0说明医生日处方剂量太于DDD。DUI<1.0,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低于DDD。用药频度分析是近年来用于评价药物在临床上地位的一种新方法。可以了解每日用药费用、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关系,剂型与用药人次和购药金额的关系,药物使用频度与疗效的关系等,可以估计药费可接受的水平,评估地区用药水平,分析药品消费结构和市场分布。其分析方法:首先确定DDD值;以药物的每日总购入量除以DDD值,获得该药的总DDD数(DDDs,药品总购入量相当于DDD的倍数,即用药人次);分别计算与购入量相对应的总金额数;以总金额数除以DDD数(DDDs)求得每个DDD剂量所需要的治疗费用(即每天的治疗费用);对所研究的各药物的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对每种药物的购药金额和用药人次进行从高到低排序,分别获得购药金额的排序序号和用药人次的排序序号;求得每种药物购药金额序号和用药人次序号的比值,比值接近于1.0,说明二者同步好,反之则差。比值大于1.0--药物较便宜,比值小于1.0--药物较贵。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lnrl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