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微生物检验技术(士)科初级卫生资格冲刺密卷解释(M5),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关于紫外透射仪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主要用来观察蛋白质的电泳条带
B. 主要用来观察DNA的电泳条带
C. 使用条件是暗室和紫外线
D. 紫外线激发溴化乙锭发出橙色荧光
E. 避免照射皮肤
2. [单选题]哪些部门参与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A. 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主管部门
C.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D. 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3. [单选题]组织培养中进行细胞纯化时可以采用下列哪一种实验技术?( )
A. 细胞克隆技术
B. 细胞筛选技术
C. 细胞蚀斑技术
D. 有限稀释法
E. 无限稀释法
4. [单选题]制作细菌染色标本时,干燥这一步骤如何去做?( )
A. 火焰烤
B. 自然干燥
C. 风吹
D. 紫外光照
E. 超声波处理
5. [单选题]测定人AB0血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是( )。
A. 中和试验
B. 补体结合试验
C. 间接凝集试验
D. 玻片凝集试验
E. 试管凝集试验
6.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7. [单选题]实验室中使用的大多数内切酶的使用温度是( )。
A. 37℃
B. 40℃
C. 45℃
D. 50℃
E. 55℃左右
8. [单选题]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基础之上又发展了一系列检测DNA和RNA的技术,其中不包括
A. Southern blotting
B. 菌落杂交
C. Northern blotting
D. dot blotting
E. Eastern blotting
9. [单选题]交叉定量免疫电泳的用途( )。
A. 盐的分离
B. 蛋白质的分离
C.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D. 抗原定量测定
E. 水的净化
10. [单选题]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哪种细菌共同培养时,可见到菌落呈现“卫星现象”?( )
A. 流感嗜血杆菌
B. 幽门螺杆菌
C. 军团菌
D. 空肠弯曲菌
E. 破伤风梭菌
11. [单选题]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常采用血清学方法,Ag-Ab反应有许多特点,但Ag-Ab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
A. 分阶段
B. 可逆性
C. 敏感性高
D. 特异性
E. 非特异性
12.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哪些人员?
A. 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医技人员
B. 医疗机构的医护及后勤人员
C. 医疗机构的管理、财务、后勤等人员
D. 药学技术人员
E. 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
13. [单选题]细菌诊断中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原则包括( )。
A.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B. 在送检过程中,对脑膜炎球菌标本要进行保温
C. 在检验容器上要贴好标签
D.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 以上都是
14. [单选题]寡核苷酸探针是( )。
A. 天然的DNA探针
B. 天然的RNA探针
C. 人工合成的DNA探针
D. 人工合成的RNA探针
E. 人工合成的cDNA探针
15. [单选题]卫生标准按照实施性质可以分为( )。
A.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指令性标准和指导性标准
C. 计划性标准和市场性标准
D.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E. 强制性标准和指导性标准
16. [单选题]PAGE指下列哪一种电泳?( )
A. 火箭电泳
B. 琼脂糖扩散
C.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D. 琼脂糖凝胶电泳
E.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 [单选题]由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具有侵袭性的物质是( )。
A. 菌毛
B. 鞭毛
C. 荚膜
D. 血浆凝固酶
E. 透明质酸酶
18. [单选题]实验室已分离的病原菌因突变丧失致病能力的,可通过( )。
A. 高营养培养基进行修复
B. 增菌液多次传代复苏
C. 接种实验动物进行复壮
D. 肉汤培养液多次培养
E. 选择培养基进行修复
19. [单选题]95%的乙醇溶液为什么比70%~75%的乙醇溶液灭菌效果还差( )。
A. 95%的乙醇使菌体表面蛋白迅速变性、凝固,妨碍乙醇再渗入
B. 迅速抑制表面的酶活性,而内部酶没失活
C. 缺少一定比例水分,抑制细胞壁合成能力差
D. 灭活能力差
E. 妨碍细菌代谢能力差
20. [单选题]对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危害评估工作应做在开展实验工作之前
B. 应由有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危害评估
C. 要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的风险
D. 应不定期进行阶段性再评估
E. 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