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正高)冲刺密卷部分答案(V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_正高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受控文件必须盖受控章
B. 文件必须有惟一标识
C. 生化分析仪的简易操作卡不需要惟一标识
D. 标本采集手册一定要有发放记录
E. 只有得到授权,才可删除保存在计算机中的管理文件
2. [多选题]评价诊断性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最基本的方法是
A. 确定偏倚程度
B. 确定金标准
C. 盲法比较
D. 选择研究对象
E. 评价重复性
3. [多选题]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是
A. 革兰阴性杆菌
B. 1~3根鞭毛,运动活泼
C. 4℃可生长
D. 在培养基上形成有特殊气味的绿色菌落
E. 在SS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
4. [多选题]关于NCCLS提供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正确的是
A. 每份样本制作3张血涂片
B. 用禊形技术制备血涂片
C. 以瑞氏染液进行染色
D. 以Romanowsky类染液进行染色
E. 采用"城垛式"方法观察血涂片
5. [多选题]斯氏狸殖吸虫病在人体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常见部位有( )
A. 腹部
B. 胸背部
C. 头颈、四肢
D. 面部
E. 腋窝
6. [多选题]导致室间质量评价失败的主要原因为( )
A. 检测仪器未经过校准及有效维护
B. 未做室内质控或室内质控失败
C. 试剂质量不稳定和实验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D. 上报的检测结果计算或抄写错误
E. EQA的样品处理不当及样品本质存在质量问题
7. [多选题]关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正确的是
A.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峰为540nm
B. 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
C. 该法操作简单、显色快、结果稳定
D. 读取吸光度后可直接定值
E. 氰化钾试剂有剧毒
8. [多选题]关于绦虫形态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虫体背腹扁平
B. 虫体分节
C. 雌雄异体
D. 无消化道
E. 头节上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9. [多选题]抗核抗体的命名对应正确的是
A. 抗Sm抗体--第一位检出者
B. 抗RO抗体--第一位检出者
C. 抗RNP抗体--第一位检出者
D. 抗SSA抗体--第一位检出者
E. 抗SSB抗体--相关疾病
10. [多选题]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 可以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文件
B. 可以由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代为完成
C. 既能体现自身特点,又能满足质量需求
D. 全员参与
E. 形成必要的控制文件是实施质量体系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11. [多选题]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病性的沙门菌是
A. 鼠伤寒沙门菌
B. 伤寒沙门菌
C. 肠炎沙门菌
D. 猪霍乱沙门菌
E.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12. [多选题]了解细菌有无动力可用哪些方法
A. 特殊染色法
B. 压滴法
C. 半固体培养基穿插接种法
D. 革兰染色法
E. 墨汁染色法
13. [多选题]盘尾丝虫病的病原学检查可用( )
A. 淋巴结查微丝蚴
B. 尿液查微丝蚴
C. 皮肤结节查微丝蚴
D. 血液查微丝蚴
E. 眼部查微丝蚴
14. [多选题]关于不确定度,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测量结果相关
B. 一般用变异系数表示
C. 代表测量结果质量
D. 是对准确度的描述
E. 是对测量结果的“怀疑”
15. [多选题]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
B. 自然感染途径及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
C. 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D. 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E. 暴露的潜在后果
16. [多选题]霍乱的治疗原则是
A. 补充电解质和液体
B. 接种疫苗
C. 应用抗生素
D. 注射抗血清
E. 注射类毒素
17. [多选题]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适合试验范围的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程序,该程序内容应包括()
A. 对培养基(试剂)进行评估
B. 对培养基(试剂)接受/拒收的标准
C. 对自备的和商业提供的培养基(试剂)都需要评估
D. 过期试剂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
E. 实验室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18. [多选题]丹毒丝菌属的鉴别特征是
A. 菌体为细杆状或线状
B. 触酶阴性
C. 动力阳性
D. 革兰阴性杆菌
E. 菌体常呈V字形排列
19. [多选题]量值溯源是
A. 建立和保证不同方法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过程
B. 使常规质控结果与标称值一致
C. 使常规检验结果与参考方法结果一致
D. 使用参考方法测定临床标本的结果与真值一致
E. 使常规检验结果与有证参考物质的定值一致
20. [多选题]下列哪些病理变化为华支睾吸虫所致( )
A. 阻塞性黄疸
B. 胆管炎及胆囊炎
C. 肝硬化
D. 诱发原发性肝癌
E. 诱发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