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初级职称考试宝典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资格备考在线题库(D3),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IgG是最主要的抗病毒抗体,在第二次抗原刺激时,由于免疫回忆,发生迅速的加强反应,IgG量显著增高。在病毒病的诊断中,也常将这一原理用于判断病毒病的感染状况,但常常需要采集双份血清进行抗体效价的比较,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才具有血清学诊断意义?( )
A. 2倍增长
B. 3倍增长
C. 4倍增长
D. 5倍增长
E. 6倍增长
2. [单选题]关于菌血症正确的说法是( )。
A. 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
B.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
C. 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进入血流
D. 细菌侵入了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
E. 细菌外毒素进入血流
3. [单选题]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狮鬃样菌落”的细菌是( )。
A. 鼠疫耶尔森菌
B. 大肠杆菌
C. 痢疾杆菌
D. 鼠伤寒沙门菌
E. 炭疽芽胞杆菌
4. [单选题]完整的说明离心力的计算与哪些因素相关?( )
A. 离心机品牌
B. 台式或落地式
C. 塔式或水平转头
D. 离心机使用电压
E. 旋转半径和每分钟转数
5. [单选题]关于化学毒物的危害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确定待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
B. 确定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C. 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D. 阐明化学毒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的估计
E. 为政府管理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6. [单选题]在进行血清试管凝集反应时,判定反应程度分五级,判定为有滴度的反应是( )。
A. ++++
B. +++
C. ++
D. +
E. ±
7.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8. [单选题]用哪一种物质制备脉冲电场凝胶电泳介质?( )
A. 琼脂糖
B. 淀粉
C. 丙烯酰胺
D. 氯化钠
E. 甘氨酸
9. [单选题]志贺毒素的哪种生物活性可以解释感染该细菌后早期出现水样腹泻?( )
A. 神经毒性
B. 细胞毒性
C. 肠毒性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菌引起的疾病俗称“冰箱病”?( )
A. 空肠弯曲菌
B. 鼠伤寒沙门菌
C. 假结核耶尔森菌
D.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E. 鼠疫耶尔森菌
11. [单选题]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常采用血清学方法,Ag-Ab反应有许多特点,但Ag-Ab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
A. 分阶段
B. 可逆性
C. 敏感性高
D. 特异性
E. 非特异性
12. [单选题]当烤箱内发生燃烧时应( )。
A. 立即断电
B. 立即打开箱门
C. 立即打开排气口
D. 等待温度下降
E. 取出物品
13. [单选题]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没有( )。
A. 不耐热肠毒素
B. 耐热肠毒素
C. 内毒素
D. 外毒素
E. 以上都没有
14. [单选题]关于色谱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色谱法发明于二十世纪初
B. 气相色谱可做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C. 液相色谱可做微生物化学成分分析
D. 质谱仪也可做微生物化学成分分析,但不能进行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E. 保留时间是色谱分析中比较重要的参数之一
15. [单选题]关于紫外透射仪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主要用来观察蛋白质的电泳条带
B. 主要用来观察DNA的电泳条带
C. 使用条件是暗室和紫外线
D. 紫外线激发溴化乙锭发出橙色荧光
E. 避免照射皮肤
16. [单选题]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一般在何种温度下作短暂的热刺激?( )
A. 37℃
B. 42℃
C. 55℃
D. 72℃
E. 95℃
17. [单选题]EB可以作为核酸分子电泳的指示剂,其原理是
A. EB插入核酸分子之间并在紫外光下放射荧光
B. EB在紫外光下放射荧光
C. EB特异性结合核酸分子
D. EB是一种可视物质
E. EB是核酸专性染料
18. [单选题]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α、β溶血素
B. α、γ溶血素
C. β、γ溶血素
D. δ、β溶血素
E. α、γ溶血素
19. [单选题]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主要成分是( )。
A. 染色体
B. 衣壳
C. 壳粒
D. 核酸
E. 包膜
20. [单选题]有关荚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具有抗吞噬作用
B. 具有抗原性
C. 可用于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型
D. 在营养缺乏时可作为营养物质而吸收
E. 荚膜的形成不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