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神经外科高级职称(副高)历年真题库(@8),更多神经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一侧胸廓肋间隙回缩变窄常见于
A. 阻塞性肺气肿
B. 大量胸腔积液
C. 胸膜增厚粘连
D. 自发性气胸
E. 肺大叶实变
2. [单选题]具有味觉功能的神经是
A. 面神经
B. 面神经和舌咽神经
C. 舌咽神经
D. 副神经和舌咽神经
E. 三叉神经和面神经
3. [单选题]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表浅,易于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石膏或夹板前要在腓骨小头处加垫保护,防止压迫损伤
B. 同桡神经一样,腓总神经也分成两支,腓浅神经(感觉支)与腓深神经(运动支)
C. 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内翻,走路呈跨跃步态
D. 感觉障碍位于小腿外侧与足背
E. 对于腓总神经的压迫伤可先观察一段时间,视恢复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4. [单选题]关于星形细胞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颅脑CT或MRI显示增强明显的恶性度高
B. 颅脑CT或MRI中一般增强不明显
C. 一般没有明显边界
D. 大脑星形细胞瘤一般术后需放疗
E. 一般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外的转移
5. [单选题]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是( )
A. 近代
B. 明清
C. 宋、金、元
D. 两晋隋唐
E. 春秋战国至两汉
6. [单选题]用逐水法治疗臌胀是( )
A. 初期使用
B. 末期使用
C. 治疗的唯一方法
D. 自始至终使用
E. 正虚邪实时使用
7. [单选题]有关第1腰髓节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平对第1腰椎下缘
B. 平对第1腰椎
C. 后索内只有薄束
D. 脊髓灰质无侧角
E. 参加腰骶膨大的形成
8. [单选题]脑挫裂伤不容易发生于
A. 额叶眶面
B. 额极
C. 颞极
D. 颞叶底面
E. 脑干
9. [单选题]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右侧瞳孔已散大,抢救过程中应首选
A. 头颅CT扫描,明确血肿部位
B.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
C. 钻孔探查,寻找血肿
D. 急诊行右颞肌下减压
E. 快速穿刺左侧脑室额角,行脑室液外引流
10.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不是手少阳三焦经所主证候的是( )
A. 小便不利
B. 目赤肿痛
C. 耳鸣耳聋
D. 胸胁疾病
E. 腹胀
11. [单选题]临床上测定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最常用部位是
A. 桡静脉
B. 股静脉
C. 股动脉
D. 肱静脉
E. 颈动脉
12. [多选题]腹腔-分流手术的并发症有
A. 分流管堵塞
B. 感染
C. 分流管依赖
D. 气颅
E. 脑神经损伤
13. [单选题]某患者腹部局限性膨隆,可因腹内原因(如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胀气)和腹壁上肿物等原因,为了进行鉴别.医生常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A. 局限性膨隆有无随呼吸而移动
B. 局限性膨隆有无搏动
C. 局限性膨隆有无随体位而移动
D. 仰卧作屈颈抬肩动作看局限性膨隆变得明显或消失
E. 尺压试验有无有节奏的跳动
14. [单选题]先天性畸形所致脑积水约占婴儿脑积水的 ( )
A. 1/6
B. 1/5
C. 1/4
D. 1/3
E. 1/2
15. [单选题]观察颅脑损伤病人,下述哪一项对决定手术定侧有指导意义
A. 双侧瞳孔缩小
B. 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C. 昏迷不醒
D. 早期出现偏瘫
E. 克氏征阳性
16. [单选题]周围性发绀最常见于
A. 严重休克
B. 先天性心脏病
C. 大量胸腔积液
D. 阻塞性肺气肿
E. 呼吸道阻塞
1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局部麻醉的是
A. 神经丛(节)阻滞
B. 咽腔内黏膜麻醉
C. 硬脊膜外阻滞
D. 神经阻滞
E. 区域阻滞
18. [多选题]颅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
A. 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深度超过1 cm者,或大面积凹陷致使颅腔狭窄者
B. 因骨折片压迫或损伤脑功能区,引起局灶或全身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
C. 发生于大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已引起神经体征或颅内压增高
D. 静脉窦区凹陷性骨折,无脑受压症及静脉回流障碍
E. 非功能区的轻度凹陷性骨折
19. [单选题]关于头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软尺自前额中点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测其周径
B. 头围的发育与年龄有关
C. 矢状缝和其他颅缝大多在生后6个月内骨化
D. 颅缝骨化过早会影响脑的发育
E. 头颅的检查应注意大小、外形变化和运动时的异常
20. [单选题]下列关于病毒检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B. 只能在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C. 病毒的检验程序基本类似于细菌检验程序
D. 细胞培养是最常用的病毒分离方法
E. 对已分离的病毒和已知参考血清可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作最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