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基础检验正高卫生职称往年考试真题(Q5),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若正反定型不一样,在排除试剂质量、技术、药物和人为因素后,可采取下列方法 ( )
A. 室温下孵育30min
B. 检测患者唾液中的A、B和H血型抗原物质
C. 木瓜酶处理患者红细胞
D. 用人血清抗A、抗B进行吸收放散
E. 鉴定亚型
2. [多选题]抽样调查决定样本大小的原则是
A. 计量资料样本可以小些
B. 计数资料应大些
C. 影响因素较单纯,样本可以小些
D. 影响因素较复杂,样本可以大些
E. 被调查总体中具有某特征的个体所占比例大,样本可以小些
3. [多选题]McAb( )
A. 可应用于导向药物
B. 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
C. 检测T细胞亚群
D. 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
E. 白血病分型
4. [多选题]真空采血的优点是
A. 特别适用于病房和流动采血
B. 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
C. 可避免标本间的交叉污染
D. 可减少溶血现象
E. 不能有效保护血液有形成分
5. [多选题]精子活动力下降见于
A. 睾丸畸形
B. 输精管缺陷
C. 使用雌激素
D. 精索静脉曲张
E. 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
6. [多选题]免疫应答的调控因素有( )
A. 抗原、抗体的调节
B. Ts细胞的调节
C. TH细胞的调节
D. MHC的群体调节
E.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7. [多选题]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伴有下列哪些情况,输注剂量要适当加大 ( )
A. 血小板减少伴有贫血
B. 血小板减少伴有脾肿大
C. 血小板减少伴有白细胞减少
D. 血小板减少伴有发热
E. 血小板减少伴有感染
8. [多选题]成分输血的优点 ( )
A. 疗效好
B. 副作用小
C. 节约血液资源
D. 便于保存和运输
E. 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9. [多选题]关于末梢采血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幼儿通常用大拇指或足跟部两侧采血
B. 穿刺前轻轻按摩采血部分,使其自然充血
C. 第一滴血不可用,应用无菌干棉球擦去
D. 进行多项检验时,采集标本的顺序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E.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检测血常规时存在显著差异
10. [多选题]大吞噬细胞与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的鉴别要点是 ( )
A. 大小
B. 伪足
C. 运动
D. 胞核、内外质
E. 吞食的物质
11. [多选题]浓缩红细胞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 ( )
A. 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
B. 各种慢性贫血患者
C. 高钾血症患者
D. 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
E. 小儿、老年人
12. [多选题]自身输血优点有 ( )
A. 可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
B. 可避免输异体血产生的免疫反应
C. 反复放血可刺激病人体内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造血功能增强
D. 可缓解血源紧张,特别是缓解稀有血型血源的紧张情况
E. 节约血源
13. [多选题]毛细血管采血时应注意 ( )
A. 采血部位不能有水肿等异常
B. 采血针刺入深度以4~5mm为宜
C. 消毒后,一定要待乙醇挥发干后再穿刺
D.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
E. 进行多项手工法检查时,应考虑采血顺序
14. [多选题]外周血液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见于
A. 日光照射
B. 冷热水浴
C. 一般脑力劳动
D. 剧烈运动
E. 情绪激动
15. [多选题]不正确的贫血发病机制是
A. 肾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减少
B. 地中海贫血:DNA合成障碍
C. 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
D. 巨幼细胞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
E. 炎症所致的慢性贫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障碍
16. [多选题]描述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的主要指标是( )
A. 敏感性
B. 特异性
C. 决定值
D. 准确率
E. 以上都是
17. [多选题]以下属于分析前阶段的是
A. 检验申请
B. 患者准备和识别
C. 原始样品采集
D. 标本运送和实验室内传递
E. 信息系统维护和升级
18. [多选题]关于体液检验领域对环境、设备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应有充分的工作空间,并实施安全风险评估
B. 尿干化学试纸条的存放对温度有要求,对湿度没有要求
C. 应定期对尿液分析仪进行校准
D.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只需使用普通的离心机,转速没有要求
E. 应有足够的、温度适宜的储存空间,用于保存临床样品和试剂
19. [多选题]某出血患者,PT延长,其可能缺乏
A. FⅠ
B. FⅡ
C. FⅤ
D. FⅦ
E. FⅩ
20.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敏感性、特异性和决定值有关
B. 决定值偏低,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
C. 决定值偏高,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
D. 决定值偏低,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
E. 决定值偏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