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理化检验技术医学副高历年考试真题集锦(Q5),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重量分析中,关于恒重的叙述哪种是正确的
A. 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
B. 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
C. 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
D. 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
E. 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2. [单选题]在强酸强碱滴定中,溶液的浓度愈大,则
A. 突跃愈小
B. 突跃愈大
C. 突跃愈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D. 突跃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少
E. 突跃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3.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中,色谱柱的担体标有WAW DMCS,它表示担体经过下列哪一种处理
A. 酸洗
B. 碱洗
C. 硅烷化
D. 酸洗硅烷化
E. 碱洗硅烷化
4. [单选题]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铜生成有色络合物,能够溶解该络合物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四氯化碳
E. 乙酸乙酯
5. [单选题]选择气相色谱法固定液的最正确原则是根据
A. 待测物的分子量
B. 待测物的沸点
C. 待测物的熔点
D. 待测物的官能团
E. 待测物的极性
6. [多选题]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对内标物的要求是
A. 易挥发
B. 样品中不存在
C. 灵敏度高
D. 内标物峰与被定量峰相近
E. 内标物在溶剂中溶解度大
7. [单选题]已知A气体含量为80%时,其峰高为100mm,现加入一个等体积待测样品,得到峰高为70mm,使用单点校正法可知该样品中A气体的体积百分含量是
A. 70%
B. 56%
C. 80%
D. 41.20%
E. 条件不足
8. [单选题]变色硅胶中加入下列哪一种物质,可用于吸水变色指示剂
A. 氯化钴
B. 硫酸铜
C. 硫酸铁
D. 氯化锰
E. 硫酸铬
9. [单选题]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通常为
A. 光学显微镜法,染色法
B. 显微镜放大法,染色法
C. 电子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法
D. 显微镜放大法,免疫组化法
E. 电子显微镜法,免疫组化法
10. [单选题]下列方法中,测定还原性抗坏血酸的方法是
A. 2,6-二氯酚靛酚还原法
B.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C. 邻苯二胺荧光分光光度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E. 紫外分光光度法
11. [单选题]测定化妆品中汞时,消解液中加入盐酸羟胺的目的是
A. 增加汞离子在消解液中的稳定性
B. 消除消解液中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C. 缓和氯化亚锡对汞离子的还原作用,防止汞快速逸出影响测定值
D. 消除消解液中氧化性物质的干扰
E. 协同氯化亚锡对汞离子的还原作用,缩短汞的出峰时间,增加峰高以增加方法灵敏度
12. [单选题]测定饮水中的合成洗涤剂,表示饮水是否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如从饮水中测出合成洗涤剂为1mg/L,表示该水中混入的生活污水的比例为
A. 5%
B. 15%
C. 20%
D. 25%
E. 10%
13. [单选题]从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某制鞋厂,每个月用无泵型采样器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和甲苯的浓度,同时采集有代表性工人的血样和尿样,测定苯和甲苯的代谢物等指标。这一过程属于
A. 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
B. 环境监测和生物材料检测
C. 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
D. 环境检测和生物检测
E. 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
14. [单选题]造成气相色谱固定液流失的原因是固定液在使用条件下
A. 熔点高
B. 化学惰性差
C. 蒸气压高
D. 蒸气压低
E. 黏度低
15. [单选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
A. 有传染性的症状不典型的呼吸道疾病
B.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C. 由耐药性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D. 症状较轻的典型肺炎
E. 传染原不明的肺炎
16. [单选题]溶液吸收法是大气污染物分析中常用的样品浓缩方法,主要用于采集
A. 烟
B. 硝酸和亚硝酸盐气溶胶
C. 气态和蒸气态的污染物
D. TSP
E. PM10
17. [单选题]采用全血测定时,采血时应加入一定量的抗凝剂。采集1ml血时,通常加入肝素
A. 0.01~0.05mg
B. 0.01~0.02mg
C. 0.1~0.2mg
D. 0.5~1.0mg
E. 1.0~2.0mg
18. [单选题]我国制定的六种毒物的生物限值,其中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是
A. 尿中三氯乙酸
B. 尿中马尿酸
C. 尿中甲基马尿酸
D. 尿中镉
E. 血中铅
19. [多选题]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A. 终点分析法
B. 连续监测法
C. 比浊测定法
D. 反射光度法
E. 原子吸收法
20. [单选题]根据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色谱峰的位置,可以
A. 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测定
B. 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C. 对色谱柱效能进行评价
D. 对检测器灵敏度进行评价
E. 对检测器的紫外线强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