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辽宁中药师医学初级2024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解析(T9),更多辽宁中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毒性药品及其制剂必须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并保存3年备查
B. 毒性药品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3年备查
C. 毒性药品的使用单位必须做到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
D. 毒性药品的生产计划由生产单位自行制定
E. 调配处方时对处方中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附炮制品
2. [单选题]药检室按制剂规模设立
A. 仪器室、菌检室、动物饲养室及实验室
B. 留样观察室、仪器室、菌检室、动物饲养室
C. 化学分析室、留样观察室、仪器室、菌检室、动物物饲养室及实验室
D. 动物饲养室及实验室、仪器室、菌检室
E. 化学分析室、留样观察室、菌检室、动物饲养及实验室
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能驱绦虫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槟榔
C. 南瓜子
D. 雷丸
E. 鹤草芽
4. [单选题]《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单位调配毒性药品,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
A. 2日剂量
B. 3日剂量
C. 2日极量
D. 3日极量
E. 4日剂量
5.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常用酒炙法矫味矫臭的药物是( )
A. 蕲蛇
B. 蟾酥
C. 蛇蜕
D. 乌梢蛇
E. 地龙
6. [单选题]甘草除益气补中外,又能
A. 缓急止痛
B. 安胎止汗
C. 清火生津
D. 安神益智
E. 养血生津
7. [单选题]需要在药品说明书中醒目标示的内容是
A. 药品说明书的核准日期和废止日期
B. 药品说明书的起草日期和核准日期
C. 药品说明书的核准日期和修改日期
D. 药品说明书的废止日期和修改日期
E. 药品说明书的起草日期和修改日期
8. [单选题]坚龙胆的性状特征是
A. 药材上部有显著的横皱纹,木质部有5~8个筋脉点环列
B. 药材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实心柱状
C. 药材表面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切断面略显油性
D. 药材下部多由数个小根互相交错纠聚呈麻花状
E. 药材残留茎基有纤维状叶鞘
9. [单选题]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分为
A. 5类
B. 3类
C. 2类
D. 4类
10. [单选题]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1cm以上才断。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该药材为( )。
A. 秦皮
B. 关黄柏
C. 杜仲
D. 厚朴
E. 五加皮
11. [单选题]药品出库应进行复核和质量检验。哪些药品应建立双人核对制度
A.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发射性药品
B.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
C.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
D.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E.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
12. [单选题]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约定不得
A. 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B. 有欺诈嫌疑
C. 不利于一方的条款
D. 与交易无关
E. 贿赂行为
13. [单选题]科学研究、教学单位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应当经
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B.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C. 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D. 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 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14. [单选题]既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A. 牛黄
B. 决明子
C. 羚羊角
D. 龙胆
E. 石决明
15. [单选题]关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非处方药应列出主要辅料名称
B. 注射剂应列出全部辅料名称
C. 化学药列出全部活性成分
D. 中成药组方中应列出全部中药药味
16. [单选题]由原发证机关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形不包括
A. 《药品经营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撤回、吊销、收回、缴销或者宣布无效的
B. 药品经营企业关闭的
C. 药品经营企业违反药品广告规定的
D. 不可抗力导致《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17. [单选题]功善安蛔,治蛔厥腹痛的药是
A. 乌梅
B. 槟榔
C. 细辛
D. 贯众
E. 罂粟壳
18. [单选题]药品批发企业对退货记录
A. 保存至有效期后1年,不少于2年
B. 保存至有效期后1年,不少于3年
C. 保存至有效期后1年,不少于4年
D. 保存至有效期后1年,不少于5年
E. 保存3年
19. [单选题]有消食和胃、发散风寒功效的药物是
A. 紫苏
B. 神曲
C. 谷芽
D. 麦芽
E. 稻芽
20. [多选题]姜炙法的炮制目的有( )
A. 制其寒性,增强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B. 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
C. 引药下行,增强药物疗疝止痛的功效
D. 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
E. 缓和苦寒药性,引药上行,清上焦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