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基础检验高级职称(正高)往年考试真题(X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白细胞总数反应性增多见于 ( )
A. 急性化脓性感染
B. 急性心肌梗死
C. 急性中毒
D. 急性白血病
E. 慢性白血病
2. [多选题]关于酸性、碱性染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分类依据
B. 以发色基团性质为依据
C. 亚甲蓝中起染色作用的是天青
D. 酸性染料带负电荷
E. 碱性染料带正电荷
3. [多选题]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
B.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C. 血浆纤维蛋白原
D. 血浆钙离子
E. TXA2
4. [多选题]引起系统误差常见的原因有
A. 试剂批号改变
B. 校准物批号改变
C. 人员更换
D. 光源老化
E. 试剂的体积变化
5. [多选题]关于血液分析仪原理,叙述正确的有
A. 电阻抗法是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的主要原理
B. 电阻抗法基本不用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
C. 射频法由于其高频电流能渗入细胞内,有助于鉴别细胞,因此主要应用于白细胞分类
D. 流式细胞术中细胞不同散射光可以反映各类细胞的特征,因此主要用于测定细胞的大小和分类
E. 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量血红蛋白的浓度
6. [多选题]管型形成的条件包括 ( )
A. 原尿中有清蛋白和TH蛋白
B. 肾小管有酸化和浓缩尿液的能力
C. 尿液流动加速
D. 无局部尿液淤积
E. 具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7. [多选题]血液分析仪MAPSS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时,不被试剂中染料碘化丙啶染色的细胞是
A. 有核红细胞
B. 活性白细胞
C. 成熟红细胞
D. 脆性白细胞
E. 非活性白细胞化丙啶染色
8. [多选题]出血时间正常见于
A. 血友病A
B. 血友病B
C. FⅨ缺乏症
D.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血管性血友病
9. [多选题]维生素K缺乏患者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常为
A. APTT正常
B. PT正常
C. PT延长
D. APTT延长
E. PLT减少
10. [多选题]应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应注意的问题有
A. 只要有理论频数小于5就不能应用
B. 多个样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时,应进行两两比较
C. 当不满足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应用条件时,增大样本例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D. 当不满足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应用条件时,删除该行或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E. 当不满足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应用条件时,将该行或列与邻行或列合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1. [多选题]关于体液检验领域对环境、设备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应有充分的工作空间,并实施安全风险评估
B. 尿干化学试纸条的存放对温度有要求,对湿度没有要求
C. 应定期对尿液分析仪进行校准
D.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只需使用普通的离心机,转速没有要求
E. 应有足够的、温度适宜的储存空间,用于保存临床样品和试剂
12. [多选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 )
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 急性溶血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白血病
E. 缺铁性贫血
13. [多选题]血尿的特点是
A. 隐血试验阳性
B. 尿糖定性强阳性
C. 离心后上清液为酱红色
D. 显微镜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
E. 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色或混有血凝块
14.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敏感性、特异性和决定值有关
B. 决定值偏低,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
C. 决定值偏高,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
D. 决定值偏低,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
E. 决定值偏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
15. [多选题]有关粪便理学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 )
A. 正常粪便中可有少量黏液,呈黄色
B. 黑色一定是上消化道出血
C. 脓血便只见于细菌性痢疾
D. 直肠癌、肛裂、痔疮或食入大量西瓜、番茄等粪便可呈红色
E. 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常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
16. [多选题]良性积液的特点有 ( )
A. 胆固醇增高
B. FDP不高
C. 溶菌酶增高
D. CEA增高
E. 血性多见
17. [多选题]PT与APTT均延长见于
A. 严重肝病
B. DIC
C.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D.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血管性血友病
18. [多选题]通过免疫反应引起发热反应的是 ( )
A. 血型不合
B. 抗HLA
C. 血小板抗体
D. 致热源
E. 白细胞凝集素
19. [多选题]开放性神经管缺损的诊断指标
A. 肌酐
B. 胆碱酯酶
C. AFP
D. 雌三醇
E. 皮质醇
20. [多选题]能使血糖浓度增高的是
A. 胰岛素
B. 甲状腺素
C. 肾上腺素
D. 胰高血糖素
E.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