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卫生管理医学职称副高强化在线题库(U2),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 )
A. 里实热证
B. 虚热证
C. 湿热证
D. 血瘀证
E. 表证
2. [多选题]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有
A. 潜伏期长短影响流行
B. 根据潜伏期,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判断受感染时间
C. 根据潜伏期,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时间
D. 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E. 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3. [单选题]关于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根本保证
B. 人群健康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
C. 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唯一重要的因素
D. 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
E. 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 [单选题]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是(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因为没有采取对照组
C. 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
D. 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正确,因为用流行率而未用发病率
5. [单选题]某地1998年开展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全地区2500名居民中1800人接种,另有700人因各种原因未能接种,截至2000年底,该地区共发生乙肝病例100人,其中30例发生在接种者中,70例发生在未接种者中,接种组乙肝发病率为1.7%,未接种组为10%,两组发病相差5.9倍,此结论是否正确( )
A. 正确,该疫苗对预防乙肝有很好的效果
B. 不正确,未进行显著性检验
C. 不正确,接种组和未接种组不是随机抽样的样本
D. 不正确,疫苗没有产生较高的免疫效价
E. 不正确,两组人数不等
6.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SWOT分析的内容( )
A. 挑战(threats)
B. 机会(opportunities)
C. 劣势(weaknesses)
D. 趋势(trend)
E. 优势(strengths)
7. [多选题]常见有爆发的疾病是
A. 病毒性甲型肝炎
B. 病毒性乙型肝炎
C. 食物中毒
D. 伤寒
E. 麻疹
8. [单选题]高血压病患者关注电视节目中降压药的广告,属于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 )
A. 应用
B. 记忆
C. 理解
D. 接受
E. 干扰
9. [单选题]霍乱流行期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
A. 重症病人
B. 典型病人
C. 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D. 恢复期带菌者
E. 慢性带菌者
10. [单选题]估计样本含量时,所需的容许误差愈小,则( )
A. 所需样本含量愈小
B. 所需样本含量愈大
C. 求得的样本愈准确
D. 不影响样本含量
E. 以上均不正确
11. [单选题]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症不包括( )
A. 带下过少,甚至全无
B. 烘热汗出,烦热胸闷
C.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D. 小便黄,大便干结
E. 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12. [单选题]组织阶段改变理论首先改变的过程是
A. 行动启动
B. 问题知觉
C. 组织实施
D. 维持成果
E. 定型阶段
13.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主要优点是( )
A. 实施开放试验,可以提高干预的可操作性
B. 实施盲法试验,可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C. 实施随机试验,可以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 实施临床试验,可以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E. 实施社区试验,可以评价各种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优势
14. [单选题]传染病流行曲线是根据流行期间发病者的下列哪一资料绘制而成( )
A. 暴露日期
B. 诊断日期
C. 报告日期
D. 发病日期
E. 调查日期
15. [单选题]流行过程的强度表现为( )
A. 散发、流行
B. 流行或大流行
C. 流行和大流行
D. 散发、流行或大流行
E. 以上均不是
16. [单选题]具有轻扬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7. [单选题]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
A. 流行过程迅猛
B. 常呈散发形式
C. 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
D. 有明显的季节性
E. 有一定的周期性
18. [多选题]用补气法治疗失血证的主要依据( )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为其母
E. 气能载血
19. [多选题]属于清热剂的是( )
A. 白虎汤
B. 清营汤
C. 清热地黄汤
D. 龙胆泻肝汤
E. 五味消毒饮
20. [单选题]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因素是( )
A. 宿主、环境和动因
B. 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C. 宿主、环境和动物
D. 遗传、环境和社会
E. 遗传、环境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