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引起耳蜗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的是
A. 卡那霉素
B. 链霉素
C. 核糖霉素
D. 妥布霉素
E. 西索米星
2. [单选题]仅有解热、镇痛作用,而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A. 芬布芬
B. 阿司匹林
C. 对乙酰氨基酚
D. 萘普生
E. 吡罗昔康
3. [单选题]下列能使皮肤呈蓝色或灰色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 维拉帕米
B. 普萘洛尔
C. 胺碘酮
D. 利多卡因
E. 奎尼丁
4. [单选题]不定期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公布药品再评价的结果
A. 药品生产企业
B.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发现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
C. 防疫药品、普查普治用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出现的不良反应群体或个体病例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5. [单选题]用于治疗流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
A. 金刚烷胺
B. 利巴韦林
C. 膦甲酸钠
D. 阿昔洛韦
E. 奥司他韦
6. [单选题]可产生严重的低血压、皮疹、高钾血症的肾素抑制剂是( )
A. 利血平
B. 甲基多巴
C. 哌唑嗪
D. 阿利克仑
E. 硝普钠
7. [单选题]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
A. 所有的不良反应
B. 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C. 一般药品不良反应
D. 群体不良反应
8. [多选题]以下关于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表述正确的是
A. 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
B. 不得发布广告
C. 不得在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D. 不得办理变更配制场所的手续
9. [单选题]硫脲类抗甲状腺药起效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口服后吸收不完全
B. 肝内代谢转化快
C. 肾脏排泄速度快
D. 待已合成的甲状腺素耗竭后才能生效
E. 口服吸收缓慢
10. [多选题]关于包衣的目的的叙述正确的为
A.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B. 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C. 改善片剂的外观
D. 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
E. 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
1.正确答案 :A
解析:卡那霉素是引起耳蜗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的。是发生率较高者有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耳毒性),血尿、排尿次数减少或尿量减少、食欲减退、极度口渴(肾毒性)、步履不稳、眩晕(耳毒性、影响前庭)、恶心或呕吐(耳毒性、影响前庭、肾毒性)。发生率较少者有呼吸困难、嗜睡或软弱(神经肌肉阻滞,肾毒性)。停药后发生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提示可能耳毒性并需引起注意。可有听力及肾损害.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偶有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等.严重者可有休克死亡.也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心肌抑制,呼吸衰竭等。
2.正确答案 :C
解析: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有剧痛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但是没有抗炎作用)答案选C
3.正确答案 :C
解析:服用胺碘酮常发生显著的光过敏,最终一些患者日光暴露部位皮肤呈蓝-灰色。
4.正确答案 :D
解析: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以适当形式反馈。药品生产企业随时收集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每季度向省级专业机构集中报告,对其中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在15个工作日内快速报告。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发现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应先诊治和处理,并在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专业机构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定期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故选D。
5.正确答案 :E
解析:奥司他韦是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故本题选E。
6.正确答案 :D
解析:阿利克仑是肾素抑制剂,典型不良反应有严重低血压、皮疹、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腹痛、腹泻等。
7.正确答案 :A
解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
8.正确答案 :AB
解析:①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制剂广告,故A、B正确。②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经国家或者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故C错误。③医疗机构新增配制剂型或者改变配制场所的,应当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故D错误。
9.正确答案 :D
解析:因为硫脲类抗甲状腺药能抑制过氧化酶系统,使被摄入到甲状腺细胞内的碘化物不能氧化成活性碘,酪氨酸不能碘化;同时一碘酪氨酸和二碘酪氨酸的缩合过程受阻,以致不能生成甲状腺激素。本类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不能直接对抗甲状腺激素,待已生成的甲状腺激素耗竭后才能产生疗效,故作用较慢。故答案选D。
10.正确答案 :ABCD
解析:包衣的主要目的如下:①掩盖药物的苦味或不良气味,改善用药顺应性,方便服用;②防潮、避光,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③可用于隔离药物,避免药物间的配伍变化;④改善片剂的外观,提高流动性和美观度;⑤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实现胃溶、肠溶或缓控释等目的。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nmo4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