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既能够治疗热毒疮疡,又能够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是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10-02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既能够治疗热毒疮疡,又能够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热毒疮疡,又能够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是

A. 黄连
B. 蒲公英
C. 牛黄
D. 桑叶
E. 金银花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 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 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C. 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D. 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E.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正确答案 :E

解析:四逆汤证 【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释义】本条论述少阴病脉沉,治宜急温。条文以脉代证,提示少阴病施治宜早,切勿拖延。仅言脉沉,尚未至脉微或脉微欲绝,说明虽已显示少阴不足,但阳虚并不太甚,厥逆吐利诸典型的少阴里虚寒证尚未出现。此时强调“急温”是因为病入少阴,涉及根本,阳亡迅速,死证太多。故少阴之治,贵在及早。当脉沉显示阳虚征兆时,即当急温,以防亡阳之变。


[单选题]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则是

A. 针灸并用,补法
B. 针灸并用,泻法
C. 只针不灸,补法
D. 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E. 只针不灸,泻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关元 肝俞 脾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配穴 脾气不足加太白、三阴交;失眠加神门、照海;健忘加印堂、水沟;肝气郁结加太冲、内关。 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拔罐法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单选题]平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

A. 45°
B. 15°
C. 60°
D. 90°
E. 30°

正确答案 :B

解析: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单选题]具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功效的药物是

A. 银柴胡
B. 鸡内金
C. 麦芽
D. 莱菔子
E. 乌梅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经络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 蓄积渗灌气血
B. 联系脏腑
C. 沟通内外
D. 运行气血
E. 营养全身

正确答案 :A

解析: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雎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


[单选题]以下腧穴中主治舌强不语的是

A. 极泉
B. 神门
C. 通里
D. 阴郄
E. 少冲

正确答案 :C

解析:通里 络穴 定位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单选题]隔蒜灸用于治疗

A. 风寒痹痛
B. 阳痿早泄
C. 吐泻
D. 肺痨
E. 疮疡久溃不敛

正确答案 :D

解析: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单选题]头针进针时,应达到的解剖组织层是

A. 肌肉
B. 皮下
C. 皮内
D. 骨膜
E. 帽状腱膜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肾经的原穴是

A. 太溪
B. 太冲
C. 阴谷
D. 照海
E. 涌泉

正确答案 :A

解析:太溪 输穴;原穴 定位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直刺0.5~0.8寸。阴谷 合穴 定位 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 ①癫狂;②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 直刺1~1.5寸。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no5vg0.html
  • 下一篇:用治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的药物是 原方注明应加入的药物是黄柏 龙胆草# 椿皮 苦参 虎杖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 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 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 云南的三七、茯苓 广东的陈皮、砂仁、薄荷#麻杏苡甘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麻黄加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