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中国商周时已有简单几何花纹的提花织物,但对花机的机件结构描述,则语焉不详,更难得图像留传。山西开化寺壁画上的花机画于北宋,形象虽为最早,但不完备。这幅画卷第一次绘出了挽花机全部机体、结构和操作方法。《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所绘挽花机均晚于此画卷400余年。
《蚕织图》有何艺术特色?其背后有哪些故事?珍贵性体现在哪里?黑龙江省博物馆艺术陈列部研究馆员张立玫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张立玫:宋高宗即位临安(今浙江杭州)后,为临安政权得以巩固,乃下重农桑之诏。当时任于潜县的县令楼璹深入民间,经过细心观察绘制了《蚕织图》,并进献高宗御览。图中每段之下,配有说明画面内容的小题字,系高宗吴皇后所书。因吴皇后当时在皇宫也养蚕,对此事非常了解。
在“忙采叶”中,作者通过农忙时节这一主题,展现了在酷夏季节农夫们忙着采桑叶的劳动情景。图中共5人,均为老者。左侧两位赤足,弯腰,肩担盛满桑叶的大箩筐,其中一人左臂自肩至腕刺一青色蟠龙图案,反映了当时南宋江浙一带尚有谢神、纹身的社会风俗习惯。为研究宋代社会提供了实证史料。
张立玫,黑龙江省博物馆艺术陈列部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妇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民盟委员会艺术支部副主委。书法篆刻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家新人选集、黑龙江省妇女书协百米长卷等,参与编撰了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的撰写、修改与研讨论证工作。主持《龙江木版年画》的策划、设计、筹备、制作等工作。发表作品有《金代九叠篆印艺术鉴赏》《乾隆御赏玉神兽》《邓散木的楹联艺术》等。
张立玫:《蚕织图》长卷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图中不仅详细描绘了南宋时期养蚕、采桑、制帛的全过程,还细致地刻画了养蚕、制蚕、抽丝、制帛等工艺所用的器具及不同工种的宋人服饰、民风、习俗等,屋宇树木也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其中图中描绘的纺织机具如:“挽花机”,可谓最早、最全、最详尽;养蚕工艺如:“盐茧瓮藏”蓄茧技术一直沿用至今等,都为研究、了解中国南宋时期社会经济、手工艺技术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表现手法等,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珍贵史料。
卷内有历代藏画鉴赏印章“蕉林书屋”“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等48方。有郑子有(元代)、宋濂(明代)、孙承泽(清代)等9家跋语。1983年7月,经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等鉴定,称“此卷为文物一级甲品之最,视国宝而无愧,垂青史而不逊矣”。
画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画尾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蕉林梁氏书画之印”。1983年7月,经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等鉴定,称“此卷为文物一级甲品之最,视国宝而无愧,垂青史而不逊矣”。
“挽花”中展示了挽花机完整的机体和操作方法。刻画了一个既紧张和谐又生动活泼的场面。“挽花”中之机具,有高起的花楼,中间托有衢盘(目板),下面垂吊衢脚(铅锤),上有两老鸦翅(提刀),并有卷布轴等。机前端坐一位精心操机妇女,上身略倾向挽花机,双手抬至机前,正在全神贯注地操机挽提。机上方坐一赤足儿童,正忙于挽提经线。从儿童大幅倾斜的身体和略向上翘起的脚趾,可看出他正憋足力气拉拽经线。画面动感强烈,予人置身其中,如闻其声之感。
《蚕织图》自南宋问世以来,得到了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历经元代余小谷收藏,明代吴某收藏,清初先后为梁清林和孙承泽收藏。乾隆时入内府,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和《故宫已佚书画目》。20世纪30年代,该画卷由爱新觉罗·溥仪携至东北。1945年后散落民间,198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冯义信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张立玫:《蚕织图》为卷轴,绢本淡设色。全卷场面完整,全长横1098.2厘米、纵28.9厘米,画心横517.9厘米、纵27.7厘米,题跋横445.2厘米、纵27.7厘米。画卷以一长廊式连房为经,以蚕织二十四事为纬,所绘内容是中国800多年前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整套生产工艺流程。画卷共绘人物74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不仅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还对整个蚕织工艺全过程进行了完整细致的描绘,其屋宇、树木构图合理,人与物相得益彰,统一而和谐。养蚕器具描绘齐全,如箱、笼、簇、釜、瓮,纺织用具如机、纤子等,无不忠实于原物,皆精雕细刻。屋瓦、斗栱、梁柱和窗牖,结构比例清楚,所展现的劳动场景,既紧凑又完整,既变化又统一。
作者不仅细致描绘整个蚕织工艺全过程,而且对人物的劳动职业区分、衣着特征及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精细刻画,如妇人的勤劳、淳朴和温柔;农夫的艰辛、刚毅和粗犷;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欢悦。
画卷中所绘74个人物,形神兼备,对比鲜明,恰如其分,翁媪长幼,均着宋服。其中有男人23位,头戴黑色头巾,身穿交领或圆领短上衣,下穿白裤,束腰带。白衣,是宋代限定的庶民服饰。图中中青年及老年妇女,服饰花色亦多种多样。作者以笔墨的轻重浓淡,线条的粗细刚柔刻画人物。其中“第二眠”“第三眠”中绘有戏婴、乳婴场面。画卷上两个身着裙衣妇女,裙衣低垂曳地,色调自然淡雅。“第二眠”左侧一妇女,怀抱婴儿身着花衣,正张开一双小手,欲扑向右侧一位抬双手至胸前、急切欲伸向婴儿的母亲怀中。“第三眠”中,左侧端坐一缝衣妇女,右侧一盘腿袒胸而坐的妇女正在为婴儿哺乳。既展现劳动气息,也体现生活气息。
“盐茧瓮藏”画面上有三口大瓮,两瓮已用泥封好,一瓮尚敞口待装茧放盐。操茧工,一在桌前收茧;一在秤茧;一在和泥。此蓄茧技术,在《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中都有记载。
“焰茧”画面为一立满簇山的蚕室,中间地上有两个炭火盆。一老者蹲在炭火盆旁,正全神贯注续炭调火。旁有水盆,用来随时调节湿度。又置高脚灯台一盏,表明需昼夜精心管理。据考证,此种加温方法,至今仍为养蚕户所用。
《蚕织图》后来风靡一时,在东南亚一度形成了《蚕织图》文化圈现象,并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清代以后还出现了众多延伸作品。(完)
杨思敏1一5集无删减观看1983年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蚕织图》卷轴,以一长廊式连房贯穿画卷始终,24组场景绘出蚕织24事,并有楷书小字说明内容。
杨思敏1一5集无删减观看在哪下载安装?杨思敏1一5集无删减观看好用吗?
作者: 柯南之我真不是幕后黑手 03:17580.81MB
查看384.64MB
查看44.2MB
查看866.53MB
查看892.77MB
查看439.76MB
查看611.49MB
查看189.88MB
查看526.60MB
查看673.43MB
查看356.19MB
查看615.87MB
查看697.44MB
查看364.59MB
查看466.57MB
查看142.77MB
查看812.47MB
查看880.86MB
查看624.96MB
查看184.82MB
查看867.40MB
查看278.62MB
查看183.35MB
查看845.24MB
查看573.24MB
查看754.87MB
查看745.46MB
查看704.13MB
查看928.23MB
查看512.65MB
查看833.51MB
查看325.28MB
查看281.75MB
查看634.78MB
查看388.82MB
查看140.44MB
查看580.67MB
查看405.83MB
查看205.43MB
查看648.95MB
查看472.72MB
查看822.10MB
查看865.84MB
查看274.61MB
查看259.97MB
查看853.40MB
查看372.23MB
查看868.13MB
查看804.39MB
查看660.27MB
查看128.42MB
查看967.23MB
查看574.33MB
查看894.70MB
查看207.46MB
查看481.59MB
查看213.29MB
查看480.69MB
查看167.41MB
查看512.73MB
查看886.57MB
查看644.44MB
查看962.67MB
查看450.17MB
查看767.88MB
查看605.21MB
查看902.72MB
查看587.74MB
查看698.80MB
查看500.66MB
查看676.60MB
查看842.66MB
查看941.91MB
查看131.90MB
查看161.67MB
查看303.33MB
查看279.59MB
查看589.12MB
查看340.62MB
查看141.48MB
查看716.26MB
查看856.83MB
查看962.11MB
查看963.64MB
查看929.40MB
查看644.52MB
查看670.50MB
查看430.75MB
查看995.33MB
查看700.68MB
查看587.74MB
查看144.36MB
查看279.58MB
查看557.62MB
查看257.68MB
查看629.60MB
查看469.15MB
查看718.18MB
查看510.16MB
查看156.25MB
查看166.81MB
查看192.44MB
查看363.46MB
查看
894 鄂尔多斯av
焦捷致辞|“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2025-07-01 08:19:37 推荐
445 188****7580
李扬:金融杠杆率在未来仍将呈现基本稳定的状态😜
2025-06-30 07:50:07 不推荐
920 152****4695
首套房首付15%、二套25%已落地!广东19城出台房贷新政后商业银行快速响应,广州深圳仍在等待😠
2025-06-30 00:12:51 推荐
68 魔法族人
银联商务“瘦身”进行时!支付牌照一张出售、四张注销😣
2025-06-30 18:44:1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