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视力障碍包括 ( )
A. 眼前黑影飘动
B. 夜盲
C. 复视
D. 视野缩小
E. 视力下降
2. [单选题]下列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 春季性结膜炎
B. 蚕食性角膜溃疡
C. 内分泌性突眼
D. 眼眶性炎性假瘤
E. 交感性眼炎
3. [单选题]以下关于单纯疱疹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有
A. 初次感染后处于潜伏状态
B. 动物是HSV的自然宿主
C. 可造成角膜感染
D. 主要有HSV-Ⅰ和HSV-Ⅱ两种血清型
E. 原发感染感染常见于幼儿
4.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眼睑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是免疫疾病的好发部位
B. 晶状体属于“免疫赦免”部位,不会引起眼免疫疾病
C. 正常结膜囊内含有葡萄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细菌
D. 角膜本身无血管和淋巴管,故正常角膜组织是免疫赦免区域,而角膜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细胞以及Langer-hans细胞,是免疫性疾病的好发部位
E. 玻璃体内没有免疫球蛋白,或仅极少量存在,这可能与玻璃体内有一种抗丁球蛋白的物质有关,或与缺少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不易透过玻璃体基底膜有关
答案为B。
5. [单选题]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哪项不符
A. 出生6个月内表现显斜
B. 通常伴有外直肌的麻痹
C. 不受调节的影响
D. 偏斜度>40△
E. 18个月左右可出现垂直偏斜
6. [单选题]患者,男,3岁,发现左眼球突出逐渐加重6月,视力不配合。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睑肿胀,颞侧结膜下可见透明水泡样肿物,角膜透明,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向前下方突出,眼眶颞上方可扪及一圆形肿物,质软,B超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圆滑透声区,其中有大小不等间隔,具有轻度可压缩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皮样囊肿
B. 淋巴管瘤
C. 海绵状血管瘤
D. 横纹肌肉瘤
E. 血管平滑肌瘤
7.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异向共同运动( )
A. 右注视
B. 左注视
C. 辐辏
D. 上转
E. 下转
8. [多选题]眼铁锈症可引起
A. 瞳孔扩大
B. 视网膜变性
C. 白内障
D. 继发性青光眼
E. 眼内炎
9. [单选题]关于黄斑裂孔的错误描述是( )
A. 黄斑裂孔的形成与玻璃体牵拉有关
B. 对无进展的干性黄斑裂孔患者可以随诊观察
C. 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黄斑裂孔继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D. 对于干性黄斑裂孔可以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以避免继发视网膜脱离
E. 高度近视并发的黄斑裂孔比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愈率低
10. [单选题]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
A. 变量
B. 参与研究的数目
C. 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总体的统计指标
E. 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1.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视力障碍:突然或逐渐视力下降,看远(近视眼)或看近(远视或老视眼)不清楚,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黄斑疾病)、变小、变色、夜盲、复视,视野缩小,眼前有固定或飘动的黑影等。
2.正确答案 :A
解析:蚕食性角膜溃疡属于Ⅱ型超敏反应,内分泌性突眼和眼眶性炎性假瘤属于Ⅲ型超敏反应,交感性眼炎属于Ⅳ型超敏反应,春季性结膜炎属于Ⅰ型超敏反应。
3.正确答案 :B
解析: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简称单纯疱疹角膜炎。HSV是一种感染人的DNA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 Ⅰ型和Ⅱ型(HSV-1和HSV-2)。眼部感染多数为HSV-1型(口唇疱疹也是该型感染)。少数人为HSV-2型致病。绝大多数成年人接触过HSV,大部分没有引起临床症状。原发感染是指病毒第1次侵犯人体,仅见于对本病无免疫力的儿童,多为6个月至5岁的小儿。在此之后,病毒终生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内,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如:感冒、发热、疟疾、感情刺激、月经、日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外伤等)可诱发其复发。
4.正确答案 :B
解析:晶状体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免疫反应,当囊膜外伤或内眼手术时,晶状体蛋白释放,可引起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所以本题答案为B。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B
解析:1.淋巴管瘤是由内皮细胞镶村的淋巴管道构成的肿物,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淋巴管瘤,后者多见。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少数病例出生时肿瘤已经存在。发生部位可位于皮肤、结膜下和深部眼眶,且可同时发生于多个部位。在眼部可侵犯眼眶、眼睑和结膜,以眶内或眶内伴眼瞼发病者多见。发生于眼睑部者,患处隆起,可扪及皮下软性肿物,常波及额、颊部。有的病变囊腔较大,可达3~4cm直径。半圆形突起,呈淡黄色,透明,光线透照全肿物透光。肿瘤原发于眶内者,多位于眶内上侧,肌肉圆锥和骨膜之间,引起渐进性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多可扪及软性肿物,易压缩。2. 皮样囊肿:好发儿童位于眶隔前表浅的囊肿,表现为柔软、光滑有弹性的肿块,好发于眶上缘或外上方,于眶缘可触及质软、表面光滑、不活动无压痛的肿块。表浅的囊肿容易诊断,深部的囊肿则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査。B超显示边界清楚的病灶,形状可不规则,透声性好,可表现为无回声、中度回声、强回声或块状回声,均有可压缩性。X线显示眶壁的骨压迫性改变,骨压迫吸收密度减低和周围骨密度增高,称为骨硬化环。CT既显示骨骼又显示软组织:边界清楚的囊样病灶,囊内容密度不均匀,因有脂类物质大多数可见负值区。病变与骨壁关系密切,可见多种形状的骨压迹,甚至瘤体呈哑铃状沟通眶、窝或颅腔。3.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占眶内肿瘤10%~23%。B型超声检查: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独特的声像图。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圆滑。内回声多而强,且分布均匀,中等度声衰减,压迫眼球可使肿瘤变形。4.眼眶横纹肌肉瘤: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内,少见于青年人,偶见于成年人。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常发于10岁以下儿童,表现为迅速进展的眼眶肿块和眼球突出。肿瘤好发于眶上部,使眼球向前下方突出,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并突出于睑裂之外,类似眶蜂窝织炎。肿瘤生长极快,眶缘处即可触及软性肿物,肿瘤坏死可于穹窿部结膜处破溃。患者多眼球固定、视力丧失,当肿瘤累及全眶时,眶内软组织硬度增大,并可向颅内蔓延。随着眶内压升高,角膜暴露可致剧烈疼痛。早期即可破坏眶骨壁,侵犯鼻窦和鼻腔,并经血液向远处转移。5.血管平滑肌瘤:眼眶平滑肌瘤发病无性别倾向,年龄广泛,多在20~50岁之间。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因肿瘤原发位置不同而有区别,发生于眶尖部肿瘤,首先主诉视力减退,部分患者来诊时甚至只有光感,有时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患者可有眼球突出,且多为轴性;因肿瘤质地稍硬,压迫眼球后极部出现视网膜水肿或脉络膜皱褶,视乳头水肿或萎缩;有的患者出现眼球运动受限。肿瘤只发生于眶前部者,使眼球突出伴移位,可扪及肿物,较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可以推动。超声探查B型超声探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内回声少,声穿透性较差,无明显可压缩性。
7.正确答案 :C
8.正确答案 :ABCD
9.正确答案 :D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总体的特征值叫参数,一些特定分布都有其参数,如正态分布由μ、σ两个参数所决定。参数是总体的统计指标。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o1gy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