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正高考试宝典临床血液学检验医学正高考试模拟试题(@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哪些贫血网织红细胞常明显增加( )。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危象
C. 失血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2. [多选题]血液学检验的应用包括( )。
A.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B. 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C. 健康普查和遗传咨询
D. 指导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E.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3. [多选题]关于巨噬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骨髓血窦内的粒细胞造血岛中心有1个巨噬细胞
B. 在骨髓血窦内的红细胞造血岛中心没有巨噬细胞
C. 在造血灶中心的巨噬细胞,能供应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
D. 在造血灶中心的巨噬细胞,能诱导造血细胞的分化
E. 巨噬细胞有分泌和摄取酸性黏多糖的特征,对造血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 [多选题]关于止血带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止血带的绑缚时间最好在1分钟以内
B. 见到回血后立即解开止血带
C. 止血带压迫时间影响部分血液成分
D. 血管充盈较好时可以不用止血带
E. 患者应反复握拳以配合
5. [多选题]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中常可见 ( )
A. 点彩红细胞
B.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C. 网织红细胞
D. 红细胞寿命缩短
E. 有核红细胞
6. [多选题]MCV减低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急性失血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7. [多选题]血管性血友病各分型中,vWF大分子多聚体缺失的是( )。
A. 1型
B. 2A型
C. 2B型
D. 2N型
E. 3型
8. [多选题]下列何种核型的AML对治疗反应良好,缓解期较长 ( )
A. t(4;11)
B. t(8;21)
C. t(9;22)
D. t(8;14)
E. t(15;17)
9. [多选题]以下哪些是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 )。
A. 起病一般缓慢,逐渐发生皮肤、黏膜、指甲苍白,乏力等贫血的症状
B. 舌乳头萎缩,舌面呈苍白光滑或红而光滑称为“牛肉样舌”
C. 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
D. 可有易激动、易怒、精神不振等精神症状
E. 可有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并有本体感觉(尤其是振动感)、触觉及痛觉的障碍,以及味觉、嗅觉障碍,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表现出PAgT的减低
A. 口服避孕药
B. 血小板无力症
C.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 高β-脂蛋白血症
E.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11. [多选题]属于血小板α颗粒中成分的是( )。
A. 纤维蛋白原
B. 酸性水解酶
C. 胶原酶
D. 肝素酶
E. 血小板第4因子
12. [多选题]围绕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实用价值,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阐述了实用性和可靠性,以下哪些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
A. 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B.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
C.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D. 用于划分贫血的严重程度
E.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3. [多选题]vWF可产生的止血功能包括( )。
A. 促进抗凝血酶合成增加
B. 促进t-PA释放增加
C. 与血小板膜GPⅠb结合
D. 与血小板膜GPⅡb/Ⅲa结合
E. 作为FⅧ的载体蛋白
14. [多选题]下列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的是( )。
A. 白细胞数增多或正常
B. 骨髓无特异性改变
C. 血中单核细胞增多
D. 骨髓象中可见异形淋巴细胞
E. 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
15. [多选题]骨髓穿刺细胞检查发生“干抽”的病例常见于( )。
A.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B.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恶性淋巴瘤
E. 骨髓转移癌
16. [多选题]急性再障骨髓象检查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非造血细胞是指 ( )
A. 淋巴细胞
B. 粒细胞
C. 巨核细胞
D. 浆细胞
E. 肥大细胞
17. [多选题]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阳性见于 ( )
A. HbM病
B. PK酶缺乏
C. HbS病
D. HbH病
E.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18. [多选题]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见红细胞增多,可能是
A. 前列腺结核
B. 前列腺增生
C. 慢性前列腺炎
D. 混入精囊液
E. 前列腺恶性肿瘤
19. [多选题]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检查结果是( )。
A. 血清铁降低
B. 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 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D. 细胞内铁明显减少或缺如
E. 细胞外铁阳性
20. [多选题]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有
A. 失血性贫血
B.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骨髓病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