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麻醉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专业题库(I9),更多麻醉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关于内脏痛,错误的是
A. 切割、切断内脏器官;痛觉不敏感
B. 牵拉血管、韧带及系膜可产生剧烈疼痛
C. 组织缺血、炎症、痉挛可产生剧烈疼痛
D. 烧灼内脏器官,痛觉敏感
E. 以性质模糊、定位不准为特点
2. [单选题]分娩前2~4小时应禁用的药是 ( )
A. 安定
B. 芬太尼
C. 哌替啶
D. 利多卡因
E. 甲氧氯普胺
3. [多选题]妊娠引起的血液系统变化包括( )。
A. 血小板减少
B. 血细胞比容(HCT)下降,血红蛋白升高
C. 血沉加快
D. 纤维蛋白原减少
E. 白细胞增多
4. [单选题]下列腧穴定位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B. 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桡侧,距指甲角0.1寸
C. 少冲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D.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E. 内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
5. [单选题]肾上腺素的禁忌证除外
A. 甲状腺功能亢进
B. 高血压
C. 糖尿病
D. 支气管哮喘
E. 心源性哮喘
6. [单选题]能最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措施是 ( )
A. 静注芬太尼0.1mg
B. 静注利多卡因100mg
C. 表面麻醉
D. 吸入1.0MAC恩氟烷
E. 静注丙泊酚2mg/kg
7. [多选题]关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麻醉,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血管扩张药降低后负荷是有益的
B. 血压下降时可用血管收缩药维持安全的血压水平
C. 由于左心室的高动力,应鼓励使用吸入麻醉方法
D. 舒张压过分降低可以使用α-受体激动剂和扩容治疗
E. 对心房退化或丧失窦性心律者应安置起博器
8. [单选题]关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于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应补高渗盐水
B. 等渗性缺水最好用平衡盐溶液
C. 严重的低钠血症应尽快将血钠提高到120~125mmol/L
D. 高渗性缺水应先补充血容量后,再予以低张盐水
E. 中、重度的高渗缺水,应先在4~8h内补计算量之1/2~1/3,剩余的在24~48h内继续补充
9. [单选题]扩张阻力血管方法降压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组织血流不变甚至增加
B. 血流缓慢,在微循环中淤积
C. 微血管内压力降低
D. 微循环开放减少
E. 血管收缩受抑,出血增加
10. [单选题]瘀血腰痛,治宜选用( )
A. 身痛逐瘀汤
B. 补中益气汤
C. 血府逐瘀汤
D. 膈下逐瘀汤
E. 少腹逐瘀汤
11. [多选题]羊水栓塞的复苏措施有
A. 立即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
B. 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药
C. 大剂量激素和钙剂
D. 凝血障碍时应用新鲜血、纤维蛋白原
E. 全子宫切除控制宫腔持续出血
12. [单选题]控制性降压后应当重点注意下述哪项因素 ( )
A. 保温
B. 体位调整
C. 吸氧
D. 止痛
E. 镇静
13. [单选题]女性,30岁。喘息、呼吸困难发作1天,过去有类似发作史。体检:气促、发绀,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院外已用过氨茶碱、特布他林无效。对该患者除立即吸氧外,应首先给予的治疗措施为
A. 联用氨茶碱、特布他林静脉滴注
B. 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C.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D. 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吸入
E. 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14. [单选题]如果在硬膜外注射试验量后,患者立刻主诉头昏、头痛、心慌。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局麻药过敏反应
B. 局麻药中毒反应
C. 局麻药高敏反应
D. 空气栓塞反应
E. 局麻药误入血管
15. [单选题]浅Ⅱ度烧伤的特点,不包括 ( )
A. 有水泡
B. 创底肿胀发红伴有剧痛
C. 可见网状栓塞血管
D. 愈合时间约2周
E. 愈后不留瘢痕
16. [多选题]腰麻的适应证包括
A. 下腹部手术
B. 胃肠手术
C. 下肢手术
D. 盆腔手术
E. 肛门手术
17. [多选题]输血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原因包括 ( )
A. 血液中加入药物
B. 血液中加入低渗溶液
C. 加温血袋
D. 剧烈振荡血袋
E. 细菌污染血液
18. [单选题]疼痛诊疗时的感觉检查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 浅感觉和深感觉检查
B. 味觉和嗅觉
C. 痛、温和触觉
D. 震动感和位置觉
E. 浅感觉和深感觉的左右对照检查
19. [单选题]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通常设定为
A. 28℃~30℃
B. 30℃~32℃
C. 32℃~34℃
D. 34℃~36℃
E. 36℃~38℃
20. [多选题]血液稀释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机体通过哪些途径维持血浆渗透压 ( )
A. 肝脏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B. 减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C. 代偿性血液浓缩
D. 血管内、外蛋白质贮备的补充
E. 降低间质液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