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内科医学(中级)专业知识考试试题(V5)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12   [手机版]    

中医内科医学(中级)专业知识考试试题(V5)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内科医学(中级)专业知识考试试题(V5),更多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 气血的盛衰
B. 邪正的盛衰
C. 阴阳的失调
D. 脏腑精气的盛衰
E. 津液的盛衰


2. [单选题]常表现为胸痛伴咯血的疾病是

A. 气管异物
B. 自发性气胸
C. 夹层动脉瘤破裂
D. 肺结核
E. 肺炎球菌肺炎


3.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药物是

A. 大蓟
B. 小蓟
C. 白茅根
D. 地榆
E. 槐花


4. [单选题]最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的人是

A. 张仲景
B. 成无己
C. 张景岳
D. 宋丹溪
E. 王清任


5.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大定风珠的组成中药物

A. 白芍
B. 龟板
C. 甘草
D. 牡蛎
E. 牛膝


6. [单选题]关于青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

A. 判断力强
B. 意志坚定
C. 自我意识基本形成
D. 韧性强
E. 以上都不对


7. [单选题]患者,男性,29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现症见关节肿胀,以四肢小关节为主,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痛处固定,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实验室检查:RF阳性。其证型是

A. 风寒湿阻证
B. 风湿热郁证
C. 痰瘀互结证
D. 肝肾阴虚证
E. 气血亏虚证


8. [单选题]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

A. 四逆散
B. 柴胡疏肝散
C. 越鞠丸
D. 逍遥散
E. 小柴胡汤


9. [单选题]鸡内金入药最宜

A. 先煎
B. 研末冲服
C. 后下
D. 包煎
E. 另煎


10. [单选题]五脏中在志为怒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1. [单选题]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 养阴清肺汤
B. 生脉饮
C. 清燥救肺汤
D. 麦门冬汤
E. 百合固金汤


12.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芍药、甘草
B. 杏仁、半夏
C. 半夏、生姜
D. 生姜、大枣
E. 茯苓、半夏


13. [单选题]十二经脉在胸腹部的分布,自正中线向外顺序依次是

A. 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B. 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C. 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D.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E. 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14. [单选题]牡蛎散煎煮时,原方注明应加入的药物是

A. 诃子
B. 乌梅
C. 白果
D. 小麦
E. 桔梗


15. [单选题]可引起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的疾病是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白血病
C. 急性大出血
D. 败血症
E. 溶血性贫血


16. [单选题]蟾酥的功效是

A. 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B.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C. 杀虫止痒,燥湿
D.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E. 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


17. [单选题]着痹的治则是

A.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C.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D. 搜风通络,燥湿化痰
E. 发表散寒,祛风除湿


18. [单选题]茵陈蒿汤的功用是

A. 润燥通便
B. 清热通便
C. 和胃退黄
D. 清热利湿退黄
E. 清泄实热


19. [单选题]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A. 恶寒、发热
B. 壮热、口渴
C. 腹痛、腹泻
D. 心悸、气喘
E. 无代表症状


20. [单选题]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薄荷
B. 细辛
C. 胡麻
D. 秦艽
E. 桑叶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old27n.html
  • 下一篇:中医内科学中级资格2024往年考试真题(V5) 天王补心丹组成药物中的“三参”是指呕吐肠鸣下利,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此为痞,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脉两关不调,病势缓而病程长者,舌质紫暗,动则益甚,脉虚细缓或结代。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