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考试宝典社区护理医学(中级)精编在线题库(U8),更多社区护理主管护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关于鼻饲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 配制鼻饲液最好现用现配
B. 可将鼻饲液滴在上肢前臂外侧试温
C. 温度应控制在38~40℃
D. 胃管每周更换一次
E. 每次灌入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
2. [单选题]患者女性,47岁。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判断发生心脏停搏的指标是
A. 血压
B. 瞳孔散大
C. 桡动脉搏动消失
D. 颈动脉搏动消失
E. 心音消失
3. [单选题]王先生与妻子及他们未满周岁的女儿幸福生活,王先生的家庭所处于家庭周期是
A. 新婚期
B. 生产期
C. 学龄前期
D. 学龄期
E. 青少年期
4. [单选题]一小孩只会说短句,能跑,会折纸,能与小朋友做交往游戏,其最可能的年龄是
A. 2岁
B. 1岁
C. 7岁
D. 6岁
E. 4岁
5. [单选题]新生儿容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原因是体内缺乏
A. IgA
B. IgM
C. IgG
D. IgE
E. 补体
6. [单选题]区别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主要依据是
A. 发病的诱因
B. 脑CT检查
C. 脑脊液检查
D. 发病时间
E. 病史检查
7. [单选题]关于致病性行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病性行为模式如A型性格常导致肿瘤
B. 致病性行为模式如A型性格常导致冠心病
C. 致病性行为模式如C型性格常导致心血管疾病
D. 致病性行为模式如B型性格常导致肿瘤
E. 疑病是预防疾病的行为,不是致病性行为模式
8. [单选题]社区护士小李,明日准备去病人家庭家中为患者输液、测量生命体征,此时她充当的是
A. 照顾者的角色
B. 教育者的角色
C. 咨询者的角色
D. 管理者的角色
E. 协调者的角色
9. [单选题]诊断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的主要依据是
A. 腹肌紧张
B. 腹式呼吸消失
C. X线片示结肠充气影
D.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E. 腹腔B超示腹腔积液
10. [单选题]新生儿的室内温度是
A. 16~18℃
B. 18~20℃
C. 20~22℃
D. 22~24℃
E. 24~26℃
11. [单选题]骨折的主要特征是
A. 畸形、反常活动、骨摩擦音
B. 疼痛
C. 肿胀
D. 受累关节及肢体部分或全部功能障碍
E. 局部瘀斑
12. [单选题]以下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家属在探视时获得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
B. 由于医源性因素引起的炎症均为院内感染
C.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结核不属于院内感染
D. 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病人和医务人员
E. 凡是医务人员在院内发作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
1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是
A. 社会管理思想
B.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C. 系统管理思想
D. 战略管理思想
E. 用人思想
14. [单选题]社区护理的中心是
A. 健康
B. 疾病
C. 康复
D. 预防
E. 健康教育
15. [单选题]Ⅱ度烧伤患者需补液的条件是烧伤面积在
A. 成人大于10%,小儿大于5%
B. 成人大于15%,小儿大于10%
C. 成人大于12%,小儿大于8%
D. 成人大于8%,小儿大于6%
E. 成人大于5%,小儿大于3%
16. [单选题]成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长度比例为
A. 2:1
B. 3:1
C. 1:2
D. 1:3
E. 1:1
17. [单选题]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和教育,帮助人们提高健康决策的能力,同时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是人们有效的维护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属于健康促进领域中的
A. 发展个人技能
B. 加强社区行动
C. 创造支持环境
D.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E. 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18.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
B.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C.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D. 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E.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9. [单选题]护士小王在查房时,发现糖尿病患者李某在背着医护人员食用奶油蛋糕,就对其进行了劝说,下面哪种表述更合适
A. 知不知道自己的糖尿病多严重,还这么吃甜食,不要命了
B. 你不知道糖尿病病人是不能吃甜食的吗?你不许再吃任何甜食了,不然你的糖尿病就不能控制了
C. 我知道你很喜欢吃甜食,但如果你能想办法控制一下对甜食的摄取,就符合糖尿病的饮食要求了
D. 吃吧,吃吧,再吃你就没命了
E. 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啊,不知道糖尿病是不能吃甜食的吗?还想不想治好病了
20. [单选题]社区精神护理三级预防的主要目标是
A. 去除致病因素
B. 去除危险因素
C. 精神疾病边缘者的及时就诊
D. 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的持续治疗
E. 减少精神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