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考试宝典卫生管理学副高卫在线题库精选(M0),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计算样本量取决于下述哪个参数( )
A. 暴露组的发病率
B. 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C. 假设检验时第Ⅰ类错误的概率
D. 把握度
E. 以上均是
2.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酒与冠心病和糖尿病都有关联。对冠心病RR为6.0,AR为5%;对糖尿病RR为3.0,AR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A. 饮酒与冠心病的联系强度是与糖尿病联系强度的4倍
B. 不饮酒者中,发生糖尿病的人数将是发生冠心病人数的4倍
C. 饮酒者中,发生冠心病的人数将是发生糖尿病人数的2倍
D. 如果都戒酒,减少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和减少的冠心病发病人数将不同
E. 饮酒对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高于对冠心病发生的危险
3. [单选题]男青年甲,22岁,经婚前医学检查,发现患有梅毒。患梅毒的情况下,青年甲( )
A. 可以结婚
B. 可以暂缓结婚
C. 应当暂缓结婚
D. 可以结婚,必须同时接受治疗
E. 不能结婚
4. [单选题]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常用以下哪项指标来测量
A. 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折半信度
D. 效度系数
E. 信度系数
5. [单选题]关于卫生技术评估的内容,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
A. 卫生技术的功效评价
B. 卫生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C. 卫生技术的经济性评价
D. 卫生技术的社会影响评价
E. 卫生技术的原理评价
6. [单选题]为研究镉的生殖毒性,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蒸馏水、氯化镉0.70mg/kg、氯化镉2.70mg/kg 3种处理,观察每只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则该资料属于何种类型资料,应用何种统计方法( )
A. 定量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B. 定量资料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C. 定量资料两两t检验
D. 分类资料检验
E. 分类资料配对检验
7. [单选题]下列哪个研究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 )
A. 社区实验
B. 临床试验
C. 现场实验
D. 筛检试验
E. 干预实验
8. [单选题]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
A. 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 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 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 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 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9. [单选题]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某格子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随该格子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
E. 不确定
10. [单选题]实验流行病学中盲法的应用是为了( )
A. 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B. 减少选择偏倚
C. 减少信息偏倚
D. 减少混杂偏倚
E. 使研究对象更有代表性
11. [单选题]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的执行部门是( )
A.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
C.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
D. 同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E. 以上都不是
12. [单选题]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乱
B. 气陷
C. 气上
D. 气结
E. 气收
13. [单选题]在丙类传染病的监测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
A. 1小时内
B. 2小时内
C. 6小时内
D. 12小时内
E. 24小时内
14. [单选题]我国目前实施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下列哪种疫苗( )
A.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B. 百日破混合制剂
C. 卡介苗与麻疹疫苗
D. 乙型肝炎疫苗
E. 以上均是
15. [单选题]一个拥有5万人口的城镇,以往每年夏秋季节发生霍乱病例30例左右,今年夏秋季发生了731名霍乱病人,此种情况称( )
A. 爆发
B. 散发
C. 大流行
D. 流行
E. 长期变异
16. [单选题]致病后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病邪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7. [单选题]目前疾病监测的主要对象是( )
A. 肿瘤
B. 传染病
C. 地方病
D. 非传染病
E. 性病
18. [单选题]患者久咳,兼有便溏、乏力,医用六君子汤,属于( )治法
A. 治病求本
B. 益火消阴
C. 标本兼治
D. 塞因塞用
E. 虚则补其母
19.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手段是( )
A. 在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来控制
B. 提高调查诊断技术,精确测量,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
C.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
E. 以上都不是
20. [单选题]从分析广泛的社会问题入手,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属于( )
A. 社会诊断
B. 流行病学诊断
C. 行为诊断
D. 环境诊断
E. 教育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