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药学正高2023在线题库下载(AH3),更多临床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可采取的医院药学信息传播方式是
A. 编发“医院药讯”
B. 利用各种形式介绍药物利用知识和信息
C. 网络宣传
D. 患者用药指导手册
E. 咨询服务
2. [单选题]会加剧痛痹的邪气是( )
A. 风
B. 湿
C. 寒
D. 热
E. 暑
3.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舌下给药的特点
A. 可避免肝肠循环
B. 可避免胃酸破坏
C. 吸收后首先随血流进入到肝脏
D. 吸收快
E. 可避免首过效应
4. [多选题]对脑出血患者的一般治疗有
A. 一般卧床休息2~4周,蛛网膜下隙出血应绝对卧床4~6周
B. 保持气道通畅
C. 有意识障碍、缺氧现象患者给予吸氧
D. 定期翻身、肢体被动活动、气垫床等措施防治压疮
E.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痰
5. [多选题]崩解剂促进崩解的机制是
A. 产气作用
B. 吸水膨胀
C. 片剂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成分
D. 薄层绝缘作用
E. 水分渗入,产生润湿热,使片剂崩解
6. [单选题]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消
B. 气结
C. 气上
D. 气下
E. 气乱
7. [多选题]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
A. 心脏
B. 肾脏
C. 脑
D. 血管
E. 视网膜
8. [多选题]下列哪些青霉素类药物能耐青霉素酶
A. 氨苄西林
B. 苯唑西林
C. 苄星西林
D. 双氯西林
E. 氯唑西林
9. [多选题]改善固体药剂中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
A. 制成药物的微粉药物微粉化处理,增加表面积
B. 药物与水溶性辅料共同研磨制备研磨混合物,防止药物细小粒子的聚集
C. 制成固体分散体选用水溶性的高分子载体,使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其电
D. 从Noyes-Whitney方程说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与溶出速度常数(k)、药物溶解度(Cs)成反比
E. 制成吸附于“载体”的混合物将难溶性药物先溶于能与水混溶的无毒溶剂中,再用多孔性载体将其吸附,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于载体中
10.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的是( )
A. 发汗
B. 滋阴
C. 养血
D. 益气
E. 扶阳
11. [多选题]微丸剂的制备方法常用
A. 沸腾制粒法
B. 喷雾制粒法
C. 高速搅拌制粒法
D. 挤出滚圆法
E. 锅包衣法
12. [多选题]调配操作危害药物时应注意
A. 调配时应拉下生物安全柜防护玻璃,前窗玻璃不可高于安全警戒线,以确保安全柜负压
B. 调配完成后,必须将残留有危害药物的西林瓶、安瓿等单独置于适宜的包装中,与成品输液及输液标签(包括备份)一并送出,以供核查
C. 所用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及检查后的西林瓶、安瓿等废弃物,统一放置于专用塑料袋内,待全日调配工作结束后,封口,按规定由本医疗机构统一处理
D. 危害药物溢出处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E. 危害药物调配应重视操作者的职业防护
13. [单选题]风池穴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后发际上(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2.5寸
14. [多选题]静脉用药调配注意事项包括
A. 如非整瓶(支)用量,则须将实际用量在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B. 不影响质量、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剩余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及时置于准备区冷藏柜内,尽量缩短室温下存放时间
C. 若2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对肠外营养液和某些特殊药物的调配,应制定相关的加药顺序操作规程
D. 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问时应停止调配,发生调配错误应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录
E. 调配危害药物应注意个人职业防护
15. [多选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室)用药医嘱(处方)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A. 药品名称、规格
B. 给药频次、给药时间
C. 溶媒选择、药物适应证
D. 药物相互作用
E. 配伍禁忌
16. [多选题]色谱峰的基本参数包括
A. 保留时间
B. 峰宽
C. 塔板数
D. 对称因子
E. 流速精度
17. [多选题]贿赂行为规定
A. 经营者销售,明示方式给对方回扣
B. 经营者销售,给对方回扣,如实入账
C. 经营者销售,给中间人报酬,未如实入账
D. 经营者销售,销售让利
E. 赠送小额广告礼品
18. [多选题]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特点有
A. 饱和性
B. 选择性
C. 敏感性
D. 特异性
E. 可逆性
19. [多选题]根据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法,对晚期重度疼痛病人,应
A. 按时给药
B. 按需给药
C. 按量给药
D. 定量给药
E. 给予强阿片类药治疗
20. [多选题]药物杂质限量检查所要求的指标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选择性
D. 检测限
E. 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