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太阳伤寒的治法是
A. 调和营卫
B. 解肌祛风
C. 解表发汗、固护卫阳
D. 益气和营
E.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 [单选题]升药的功效是
A. 清热解毒
B. 杀虫止痒
C. 拔毒去腐
D. 敛疮生肌
E. 消肿散结
3. [单选题]下列各项,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A. 增液承气汤
B. 黄龙汤
C. 济川煎
D. 十枣汤
E. 麻子仁丸
4.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5.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情志抑郁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心神失常
B. 肝气郁结
C. 脾失健运
D. 肺气壅滞
E. 肾精不足
6. [单选题]芳香药多具有
A. 辛味
B. 甘味
C. 苦味
D. 酸味
E. 淡味
7.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白头翁汤的适应证
A. 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
B. 滑泄失禁
C. 肛门灼热
D. 渴欲饮水
E. 舌红苔黄
8. [单选题]既能消食和胃,又能回乳消胀的药物是
A. 山楂
B. 稻芽
C. 鸡内金
D. 莱菔子
E. 麦芽
9. [单选题]木香具有的功效是
A.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B. 疏肝止痛,助阳止泻
C. 行气调中,温脾化痰
D. 破气消积,散寒止痛
E. 理气调中,温肾助阳
10. [单选题]下列哪组是均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
A. 桑叶、薄荷
B. 柴胡、葛根
C. 牛黄、熊胆
D. 荆芥、防风
E. 紫花地丁、野菊花
1.正确答案 :E
2.正确答案 :C
解析: 升药
功效:拔毒,去腐。
应用:痈疽溃后,脓出不畅,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和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外用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3.正确答案 :B
解析: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证为素体气血不足,复因邪热入里而成阳明热结。治宜攻下通便,补气养血。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泻热通便,人参益气、当归补血,扶正以助祛邪,使攻下而不伤正。桔梗开宣肺气,生姜醒胃和中布津。大枣、甘草裨益脾胃,甘草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能攻下热结,又能补益气血,共成攻下扶正之剂。
4.正确答案 :A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A
解析:辛味 能行——行气、活血
能散——发散
①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气血阻滞证;
②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
7.正确答案 :B
8.正确答案 :E
解析:麦芽
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主治病证:
米面薯蓣食滞。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治米面薯蓣类积滞不化。
断乳、乳房胀痛。有回乳之功。
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胁痛、脘腹痛等。
用法:煎服。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C
解析: 牛黄
【药性】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
1.热病神昏。
2.小儿惊风,癫痫。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 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pvqx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