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免疫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高效提分考试试题(B8),更多临床免疫(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生物素与多种大分子偶联活化后,可用于标记( )。
A. 酶
B. 抗体
C. 抗原
D. SPA
E. 激素
2. [单选题]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清除抗原
B. 可以是非特异性的
C. 可以是特异性的
D. CTL和巨噬细胞参与
E. NK细胞不参与
3. [单选题]荧光信号的宽度常用来区分
A. 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双联体细胞
E. 单倍体细胞
4. [单选题]某患者检验结果为:三酰甘油13.78mmol/L,总胆固醇4.91mmol/L,前β-脂蛋白增高,β-脂蛋白正常,乳糜微粒阴性,血清乳状化,则可考虑为
A.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
C.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5. [单选题]关于ABC模式,不正确的叙述是
A. 游离亲合素桥联酶蛋白分子和抗体分子
B. 不适合在放射免疫技术中使用
C. 与BAB法相比,操作简便
D. 将生物素同时标记酶蛋白分子和抗体分子
E. ABC试剂具有通用性
6. [单选题]下列何种情况干扰血清总蛋白的双缩脲法测定
A. 高血糖
B. 高血钾
C. 高血钠
D. 高血钙
E. 血清呈乳糜状
7. [单选题]某一子代个体HLA-A位点的基因型为A3/A11,其中A3来源于父亲,A11来源于母亲,则 ( )
A. A3,A11同等表达
B. A3表达,A11不表达
C. A11表达,A3不表达
D. A3,A11相互抑制,都不表达
E. 以上均不对
8. [单选题]最易发生突变的抑癌基因是 ( )
A. P53
B. Rb
C. NF1
D. HEM1
E. FHIT
9. [单选题]关于LAB法,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与BAB法相比,操作简便
B. 体系中需要使用游离生物素
C. 将示踪信号(荧光素)直接标记亲合素
D. 间接法将生物素标记在第二抗体上
E. 直接法将生物素标记在第一抗体上
10. [单选题]根据血清分型,免疫球蛋白可分为
A. 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B. 同体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C. 同体型、同体异型、独特型
D. 同种型、同体异型、独特型
E. 独特型、同种型、同体型
11. [单选题]Burnet对免疫学的重大贡献是( )
A. 首次用无毒牛痘预防天花
B. 首次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C. 首次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
D. 首次提出免疫调节学说
E. 首次发现免疫耐受
12. [多选题]关于噬菌体技术库说法正确的有
A. 噬菌体没有抗体分子表达
B. 可筛选全人基因
C. 扩增整套抗体重链可变区
D. 扩增整套抗体轻链恒定区
E. 常用载体是丝状噬菌体
13. [单选题]对原发性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淋巴细胞先天性发育不全
B. 患者体内Ig水平表现正常
C. 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可减少
D. 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正常
E. 患者易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
14. [单选题]有关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
B. 胰岛素相对不足
C. 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人
D. 常检出自身抗体
E. 胰岛素抵抗
15. [单选题]根据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特征,可将其分为6个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 )
A. a型
B. b型
C. c型
D. d型
E. e型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T细胞亚群的分离,说法错误的是
A. 凡根据细胞的表面标志进行纯化得到所需要的细胞群是阳性选择法
B. 原理是根据相应细胞的不同标志和功能加以选择性纯化
C. 尼龙毛柱分离法是常用的分离方法
D. 选择去除不需要的细胞群,仅留下所需要的细胞为阴性选择法
E. 亲和板结合分离法一般适合进行阴性分选
17. [多选题]下列哪些CD分子属于FcγR ( )
A. CD16
B. CD23
C. CD32
D. CD64
E. CD89
18. [单选题]下列关于PEG比浊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PEG用于沉淀蛋白质具有可逆性,对蛋白质生物活性无影响
B. 在pH、离子强度等条件固定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用以沉淀的PEG的浓度越小
C. PEG比浊法特异性强
D. 不能反映小分子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情况
E. 受温度变化影响大,重复性差
19.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细胞检测技术 ( )
A. PEG比浊法
B. C1q固相法
C. mRF凝胶扩散试验
D. Raji细胞法
E. 超速离心法
20. [单选题]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IgE介导的起敏反应
B. 肾上腺素治疗有效
C. 有明显的个体差弄
D.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E. 多在接触变应原48小时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