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副高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库(AJ5),更多临床医学检验(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的疾病是 ( )
A. 坏血病
B. 恶性贫血
C. 佝偻病
D. 口角炎
E. 癞皮病
2. [单选题]正常人排精30~60min内,精液中精子的活动率应 ( )
A. >50%
B. >60%
C. >70%
D. >75%
E. >80%
3. [单选题]肝细胞性黄疸可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 )
A. 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
B. 尿三胆试验均阳性
C. 粪便颜色变深
D.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分钟胆红素减少
E. 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
4. [单选题]下列与华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密切相关的是 ( )
A. HLA-DR9
B. HLA-DR4
C. HLA-B27
D. HLA-DR2
E. HLA-DR5
5. [单选题]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是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 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单选题]底物对酶含量的影响,通常的方式是( )
A. 抑制酶蛋白降解
B. 阻遇酶蛋白合成
C. 诱导酶蛋白合成
D. 促进酶蛋白降解
E. 使酶蛋白磷酸化
7. [单选题]下述心肌损伤标志物中,分子量最小的是( )
A. CK-MB
B. Mb
C. cTnT
D. cTnI
E. CK
8. [单选题]关于前列腺液检查,错误的叙述是 ( )
A. 正常前列腺液为乳白色的半透明稀薄液体
B. 前列腺脓肿时,前列腺液为不同程度的脓性或脓血性液体
C. 前列腺癌时,前列腺液为不同程度的血性液体
D. 前列腺液中有时出现精子,为按摩时挤压精囊所致
E. 怀疑为前列腺结核时,可用按摩的方法采取标本
9. [单选题]释放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 )
A. 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D. B淋巴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10. [单选题]Ⅱ型超敏反应相关抗体是 ( )
A. IgG、IgM
B. IgM、IgA
C. IgG、IgA
D. IgG、IgE
E. IgM、IgE
11. [单选题]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
A. 急粒(+),急单(±),急淋(-)
B. 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
C. 急单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
D. 急早幼粒与急单区别,前者呈强(+),后者呈(±)
E. 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障、感染、急淋和慢淋。
12.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无临床症状,健康查体时发现PSA升高,血清t-PSA为43μg/L,f-PSA为5.2μg/L,f-PSA/t-PSA为12.1%。该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为
A. 前列腺癌
B. 前列腺炎
C. 前列腺肥大
D. 泌尿系感染
E. 慢性肾小球肾炎
13. [单选题]实验发现,糖皮质激素本身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并无直接影响,但缺乏糖皮质激素的动物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所引起的缩血管效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动物。糖皮质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 相加作用
B. 相减作用
C. 协同作用
D. 拮抗作用
E. 允许作用
14. [单选题]可作为贫血疗效观察的检测指标是
A. RDW PLT
B. MCV MCHC
C. RDW RET
D. MCH MCV
E. RDW MCV
15. [单选题]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尾巴"结构是( )
A. 约200个核苷酸的poly(C)
B. 约200个核苷酸的poly(A)
C. 约100个核苷酸的poly(G)
D. 约200个核苷酸的poly(U)
E. 约300个核苷酸的poly(U)
16. [多选题]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核酸的5&039;端开始,将核苷酸逐个水解下来
B. 能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识别序列或附近切割DNA双链结构
C. 只能切割特定的GCCTTA序列
D. 切割的是DNA的氢键
E. 一般识别具有回文结构的序列
17. [单选题]多形性癌细胞多见于 ( )
A. 分化较好的腺癌
B. 分化较好的鳞癌
C. 分化差的腺癌
D. 分化差的鳞癌
E. 未分化癌
18. [多选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常见于
A. SLE
B. RA
C. 急性脑血管病
D. 反复自然流产
E. 血栓形成
19. [单选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g以哪型增高为主 (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20. [单选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除外
A. a-地中海贫血
B.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C.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
D. 同型胱氨酸尿症
E. 神经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