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资格考试宝典理化检验技术(师)初级资格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V2),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化合物通过氯化亚锡的氨水溶液时,有棕色沉淀产生
A. 甲烷
B. 2-丁烯
C. 乙炔
D. 乙烯
E. 2-丁炔
2. [单选题]玻璃纤维滤纸适用于以下哪一项的采样种
A. 颗粒物
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C. 多环芳烃
D. 重金属
E. 无机气体
3. [单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化妆品成品中甲醛的限量为
A. 指甲硬化剂6%
B. 气溶胶类祛臭产品0.2%
C. 非气溶胶类一般产品0.2%
D. 口腔用产品0.05%
E. 儿童用产品0.1%
4. [单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甲醇的测定方法是
A. 比色法
B. 气相色谱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原子吸收法
E. 薄层色谱法
5. [单选题]酒中乙醇含量是指在20℃时,100ml酒样中含乙醇毫升数,称之为
A. 比重
B. 密度
C. 酒精度
D. 酸度
E. 浓度
6. [单选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下列做法中,哪种是不应该的
A. 声明对所有检测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
B. 保证检测结果不受行政的、经济的和其他方面利益的干预
C. 保证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
D. 保证本单位的检验人员不从事所检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
E. 将全部检验资料交用户保管
7. [单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汞为禁用原料,实验室测汞方法的检出浓度为0.0lμg/g,某化妆品的检验报告上的结果和结论如下,正确的报告结论是( )。
A. 结果:平均值0.001μg/g。结论:本化妆品符合规范要求
B. 结果:平均值0.05μg/g。结论:本化妆品不符合规范要求
C. 结果:平均值0.50μg/g。结论:本化妆品符合规范要求
D. 结果:平均值未检出。结论:本化妆品不符合规范要求
E. 结果:平均值5.0μg/g。结论:本化妆品符合规范要求
8.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载气是( )。
A. 氧气
B. 氢气
C. 空气
D. 氮气
E. 惰性气体
9. [单选题]固体废弃物按危害状况可分为有毒有害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请补充完善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定义。有毒有害废弃物是具有腐蚀性、反应性、有毒性、传染性和爆炸性及某种性质之一的废弃物。这里的“某种性质”是指( )。
A. 放射性
B. 浸出毒性
C. 易燃性
D. 水生生物毒性
E. 吸入毒性
10. [单选题]需要测定锑的食具容器是( )。
A. 搪瓷制食具容器
B. 陶瓷制食具容器
C. 不锈钢制食具容器
D. 铝制食具容器
E. 三聚氰胺树脂制的食具容器
11. [单选题]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空气中镉时,下列金属中,会对测定产生干扰的是( )。
A. 铁
B. 铝
C. 铊
D. 铜
E. 钙
12. [单选题]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卫生效果主要依据哪项指标
A. pH
B. 温度
C. 寄生虫卵的死亡率和去除率
D. 苍蝇孳生情况
E. 游离氨含量
13. [单选题]测定食品中水分需称量恒重,“恒重”是指同一份样品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 )。
A. 4mg
B. 1mg
C. 2mg
D. 10mg
E. 5mg
14. [单选题]用亚甲蓝法测定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时,消除余氯干扰作用的方法是( )。
A. 1mg余氯加0.1ml1%亚硫酸氢钠溶液
B. 10mg余氯加1ml1%亚硫酸氢钠溶液
C. 1mg余氯加1ml1%亚硫酸氢钠溶液
D. 1mg余氯加0.2ml1%亚硫酸氢钠溶液
E. 1mg余氯加1m10.1%亚硫酸氢钠溶液
15. [单选题]异烟酸钠一巴必妥酸钠法测定空气中氰化氢及氰化物,最适宜的显色条件是
A. pH 6.5~7.0
B. pH 8.5~9.0
C. pH 10~11
D. 弱碱性
E. 弱酸性
16. [单选题]一种废弃物可能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的影响,用标准方法试验时呈阳性,这种废弃物具有
A. 生物蓄积性
B. 遗传变异毒性
C. 刺激性
D. 水生生物毒性
E. 皮肤吸收毒性
17. [单选题]下列五种表述中,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 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B. 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C. 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D. 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E. 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18. [单选题]水质分析的一般检验项目中的物理指标共有6项,请指出下列哪一项不是
A. 温度
B. 总硬度
C. 浑浊度
D. 色度
E. 悬浮物
19.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20. [单选题]采用聚乙烯醇磷酸铵吸收一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空气中硫化氢时,由于硫化镉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所以( )。
A. 采样前应避光
B. 样品分析之前应避光
C. 样品分析之后应避光
D. 加入显色剂后应避光
E. 显色剂应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