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妇产科护理正高卫生高级职称免费在线题库(N7),更多妇产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分娩的先兆症状,描述错误的是
A. 假临产多发生在分娩前2~3周
B. 见红多在分娩开始前24~48小时内
C. 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D. 初产妇见红血量比经产妇多
E. 有胎儿下降感,并感上腹不适加重
2. [多选题]阴道或宫颈上药的护理要点包括
A. 应用腐蚀性药物时,注意保护阴道壁及正常组织
B. 经期或子宫出血者应停止阴道上药
C. 用药期间应禁止性生活
D. 未婚妇女禁止阴道上药
E. 宫颈使用棉球上药者,叮嘱患者按时取出阴道内的棉球
3. [多选题]医德评价的依据是
A. 动机和目的统一论
B. 动机和效果统一论
C. 目的和手段统一论
D. 效果和手段统一论
E. 目的和效果统一论
4. [多选题]关于正常卵巢周期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卵泡自胚胎形成后即进入自主发育和闭锁
B. 卵泡内膜细胞在排卵后变为黄体细胞
C. 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达最高峰
D. 卵细胞受精后黄体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
E. 排卵后初级卵泡细胞完成其第1次成熟分裂
5. [多选题]属于协调原则的是
A. 目标导向
B. 利益一致
C. 整体优化
D. 尊重领导
E. 和平共处
6. [多选题]预防脐带脱垂的措施有
A. 破膜后应行胎心监护
B. 临产后胎先露部未入盆者,尽量不做或少做肛查或阴道检查
C. 临产后不应行人工破膜
D. 行人工破膜者应采取高位破膜
E. 对脐带先露者应行剖宫产
7. [多选题]可发生胎儿窘迫的为
A.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 孕妇高热
C. 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力衰竭
D.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E. 缩宫素使用不当使宫缩过强
8. [多选题]根据临床表现分类流产有哪些
A. 稽留流产
B. 先兆流产
C. 不全流产
D. 复发性流产
E. 晚期流产
9. [多选题]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下列属于早期心衰的体征是( )。
A. 肝脾大,有压痛
B. 休息时心率大于110次/分
C. 休息时呼吸大于20次/分
D. 肺部出现少量湿啰音
E.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10. [多选题]子宫收缩乏力对产妇的影响有( )。
A. 尿潴留
B. 产褥感染
C. 胎盘植入
D. 产后出血
E. 生殖道瘘
11. [多选题]气管插管时需定期放出套囊内的气体,因为充气时间过长可引起 ( )
A. 局部循环障碍
B. 压迫食管
C. 痰液积聚过多造成气管内阻塞
D. 局部组织坏死
E. 以上都不对
12. [多选题]细菌定植是指
A. 正常菌群进入人体在一定部位上定居并不断生长、繁殖和延续后代的现象
B. 各种致病菌吸入人体在一定部位上定居并不断生长、繁殖和延续后代的现象
C.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入侵细菌的防御功能
D.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入侵病毒的防御功能
E. 一种生态平衡的表现
13. [多选题]关于急性盆腔炎的传播途径,说法正确的有
A. 阑尾炎直接蔓延引起输卵管炎
B. 产褥期感染多经淋巴系统蔓延
C. 经血传播是大肠埃希菌的主要传播途径
D. 淋病奈瑟菌主要沿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
E. 流产后感染及某些宫内节育器感染主要是经淋巴蔓延
14. [多选题]头先露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
A. 宫缩时胎心率减至110次/分
B. 羊水呈棕黄色
C. 胎动频繁
D. 胎心率>168次/分
E. 胎心率为110/分
15. [多选题]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可用于协助诊断
A. 阴道、宫颈、输卵管部位的肿瘤
B. 宫颈炎
C. 宫颈癌
D. 卵巢癌
E. 闭经
16. [多选题]关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说法正确的有
A. 侵蚀性葡萄胎具恶性肿瘤行为,发生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
B.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对化疗均很敏感
C. 子宫或子宫外转移标本的切片中,见到绒毛结构或绒毛退变痕迹为绒毛膜癌
D. 子宫或子宫外转移标本的切片中,见到变性的水泡样组织为侵蚀性葡萄胎
E.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是同一概念
17. [多选题]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正确的方法包括 ( )
A. 雌激素止血为首选方法
B. 用氯菧芬胺促进排卵
C. 刮宫既可止血,又可协助诊断
D. 出血时间长可同时用卡巴克络
E. 止血后可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调整周期
18. [多选题]给体温过低患者做护理应 ( )
A. 热水袋水温超过70℃
B. 加盖棉被保暖
C.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D. 足部放热水袋
E. 使室温保持在24~26℃
19. [多选题]羊水栓塞DIC阶段的处理原则是
A. 抗休克
B. 早期抗凝
C. 补充凝血因子
D. 晚期抗纤溶,同时补充凝血因子
E. 晚期抗纤溶
20. [多选题]人类的传播活动可分为
A. 人际传播
B. 口头传播
C. 文字传播
D. 大众传播
E. 形象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