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触摸病人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以诊察病情,称为"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触摸病人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以诊察病情,称为
A. 诊肿胀
B. 诊寒热
C. 诊尺肤
D. 诊疼痛
E. 诊润燥
[单选题]湿温变证,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象微细。宜先用
A. 独参汤
B. 黄土汤
C. 生脉散
D. 真武汤
E. 至宝丹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足厥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位于
A. 小腿外侧前缘
B. 小腿内侧前缘
C. 小腿外侧后缘
D. 小腿内侧中间
E. 小腿内侧后缘
正确答案 :B
解析: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 1.足厥阴肝经从足大趾背毫毛处的大敦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内踝前1寸的中封,上沿小腿内侧,在离内踝8寸处交于足太阴脾经之后,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中线上行,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到达小腹部,挟胃旁边,属肝,络胆,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上行到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足厥阴肝经支脉:从目系下行到面颊里边,环绕唇内。 足厥阴肝经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向上流注于肺,经气由此处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足厥阴肝经循行.png] 2.足厥阴肝经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 二、主治概要: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单选题]肺主治节是指
A. 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B. 对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C. 调节血液运行
D. 调理全身气机
E. 调节津液代谢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飞滑石入煎剂其用法是
A. 先煎
B. 另煎
C. 包煎
D. 久煎
E. 冲服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胸痹的成因是( )
A.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B. 营卫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
C. 肝肾不足,阳虚气滞
D. 上焦阳虚,阴寒上居阳位,胸阳不通
E. 气血虚弱,感受风寒湿邪,经脉不利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蝉蜕
B. 牛蒡
C. 苍术
D. 当归
E. 羌活
正确答案 :E
解析: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风寒侵袭,经气郁滞所致。治当疏风止痛。 方中荆芥、防风,疏散风寒,使风寒向外透散,共为君药。邪袭太阳,以羌活偏治太阳经头痛;邪犯少阳、厥阴,以川芎偏治少阳、厥阴经头痛;邪袭阳明,以白芷偏治阳明经头痛;邪入少阴,以细辛偏治少阴经头痛,共为臣药。薄荷、茶叶既能清利头目,又能兼防辛温药耗散伤正,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疏散风寒,通经止痛之效。
[单选题]《金匮要略》妊娠五六月坠胎者,谓之
A. 子脏开
B. 胞阻
C. 半产
D. 恶阻
E. 漏下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针刺治疗胁痛的主穴包括
A. 期门、章门、内关、太冲
B. 肝俞、膈俞、合谷、太冲
C. 期门、日月、肝俞、行间
D. 大包、期门、支沟、蠡沟
E. 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正确答案 :E
解析:胁痛 【病因病机】 胁痛主要责之肝胆,且与脾、胃、肾相关。本病以气滞、血瘀、湿热引起“不通则痛”者为实证,以精血不足所致“不荣则痛”者为虚证。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或跌仆闪挫,损伤胁络,瘀血停留;或外感湿热郁于少阳,枢机不利;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积湿生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经脉气机阻滞而发为胁痛。若久病体虚,劳欲过度,阴血亏损,脉络失养,亦可发为胁痛。 【辨证】 主症 胁痛多见于一侧。由于病因、病性、病程的不同,疼痛的性质亦不同。气滞多胀痛窜痛,瘀血多刺痛较剧。一般而言,初起疼痛较重,久之则胁肋部隐痛时发。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以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期门 支沟 阳陵泉 足三里 配穴 肝气郁结加内关、太冲;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肝胆湿热加丰隆、侠溪;肝阴不足加肝俞、三阴交。 操作 虚证时足三里用补法,其余主穴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常规操作。局部穴可以仅取患侧,针期门用1~1.5寸毫针平刺或斜刺0.5~0.8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肝、胆、脾、胃、肾、神门、胸。取患侧为主,毫针刺,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轻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埋揿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2)皮肤针 选局部阿是穴2~3个。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可加拔火罐。适用于气滞血瘀胁痛。 (3)穴位注射 选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次选1~2穴,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B↓121ml,每穴注射0.5~1ml;或注射于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待有明显针感后,将针向上提再注入药液。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
A. 扬之
B. 引而竭之
C. 减之
D. 因而越之
E. 彰之
正确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