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胸腔的是( )
A. 肝、胆、肾经
B. 脾、肝、肾经
C. 肾、膀胱、胃经
D. 脾、胃、肾经
E. 肝、脾、胃经
2. [单选题]放射性疼痛不见于( )。
A. 神经根性颈椎病
B. 腰椎间盘突出
C. 椎管狭窄
D. 脊柱骨折
E. 心因性疼痛
3. [单选题]最好地描述了儿童和青少年复发性腹部疼痛的定义的是()
A. 由于胃肠因素导致的腹部疼痛在3个月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
B. 由于胃肠疾病,妇科因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腹部疼痛在3个月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
C. 无器质性原因的腹部疼痛在3个月内反复发生3次以上并且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日常生活
D. 无器质性原因的如代谢性疾病,神经功能障碍,血液疾病,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或者其他的腹部疼痛在3个月内反复发生3次以上
E. 由于肠道、肾脏和妇科因素导致的急性并且能够被外科手段治疗的腹部疼痛
4. [单选题]左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出现左面部痛觉减退外,尚有的体征包括( )。
A. 左角膜反射消失,张口下颌向左偏斜
B. 左角膜反射消失,张口下颌向右偏斜
C. 左角膜反射消失,张口下颌无偏斜
D. 左角膜反射存在,张口下颌向右偏斜
E. 左角膜反射存在,张口下颌无偏斜
5. [单选题]气阴两虚型胸痹宜选用( )
A. 四君子汤
B. 四物汤
C. 归脾汤
D. 六味地黄丸
E.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 [单选题]下列关于偏头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最新的证据支持偏头痛机制为皮质扩散性抑制
B. 皮质扩散性抑制的活化已成为预防偏头痛的靶目标
C. 最新证据显示心脏右向左分流和偏头痛之间明确的因果关系
D.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有关,而非颅内与疼痛产生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
E. >90%的偏头痛患者有先兆
7. [单选题]肱骨中下1/3骨折时容易伤及
A. 尺神经
B. 正中神经
C. 腋神经
D. 桡神经
E. 腋动脉
8. [单选题]腰椎间盘造影时,“阀门压力”是指()
A. 髓核内首次出现造影剂时的压力
B. 造影剂显影撕裂纤维环时的压力
C. 产生相似疼痛时的压力
D. 从髓核传递的静息压力
E. 脑脊液漏的压力
9. [单选题]垂腕提示应当是( )。
A. 桡神经损伤
B. 尺神经损伤
C. 正中神经损伤
D. Colles骨折
E. 类风湿关节炎
10. [单选题]以下关于中枢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美国,脊髓损伤是导致中枢痛的首要原因
B. 脊髓-丘脑-皮质通路的损伤是引起中枢痛的必要充分条件
C. 中枢痛是神经外科术后的常见后遗症
D. 运动皮区电刺激是治疗中枢痛的有效方法
E. 损伤部位对侧身体的自发性烧灼感是中枢痛的最典型表现
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E
3.正确答案 :C
解析:A和B.儿童复发性腹痛是一种排他性诊断,需要排除现有已知的病理原因,如神经系统紊乱、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卟啉病、甲状旁腺亢进)、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系统疾病、慢性感染,以及先天异常等。
C.青少年及儿童复发性腹痛被定义为一种非器质性原因所引起、3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儿童正常活动的腹痛。
D和E.儿童复发性腹痛需排除现有已知的病理原因,如神经系统紊乱、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卟啉病、甲状旁腺亢进)、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贫血)、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系统疾病、慢性感染以及先天异常等,亦需要排除由肾脏、肠道、妇科系统急症所引起的急性疼痛,此类病因需外科干预治疗。
4.正确答案 :A
解析: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并持续性疼痛,常合并其他脑神经麻痹;可因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所致。
三叉神经运动功能检查:检查时首先嘱患者用力做咀嚼动作,以双手压紧颞肌、咬肌,而感知其紧张程度,是否有肌无力、萎缩及是否对称等。然后嘱患者张口,以上下门齿中缝为标准,判定其有无偏斜,如一侧翼肌瘫痪,则下颌偏向病侧。
角膜反射:用捻成细束的棉絮轻触角膜外缘,正常表现为双侧的瞬目动作。受试测得瞬目动作称直接角膜反射,受试对侧为间接角膜反射;角膜反射通路为: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双侧面神经核 面神经眼轮匝肌;如受试侧三叉神经麻痹,则双侧角膜反射消失,健侧受试仍可引起双侧角膜反射。故本题应为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颌向左偏斜
5.正确答案 :E
6.正确答案 :A
解析:A.多点突变在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中的最新研究发现,偏头痛和它的变体可能是通过阵发性的离子转运机制紊乱造成的。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相关的突变使大脑更容易受到由于突触过度释放谷氨酸,或从突触间隙谷氨酸钾去除减少,持续性钠流入导致的长时间的皮质传播抑制。
B.阻止皮质扩散性抑制已成为预防治疗偏头痛的目标。长期应用β阻断剂、丙戊酸钠、托吡酯、麦角新碱或阿米替林减少钾诱发皮质扩散性抑制的数目,升高诱发大鼠皮质扩散抑制的电刺激阈值。最近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成像研究也指出沉默的皮质扩散性抑制是基本机制之一。皮质扩散性抑制的重复波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可能导致脆弱大脑区域(如易感个体的小脑)的静息缺血性病变。
C.RLS和偏头痛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卵圆孔闭合后偏头痛症状消失或改善进一步支持两者的关系。尽管如此,该机制以及其因果关系的问题需进一步的阐明。
D.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包括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产生疼痛的头盖骨结构。
7.正确答案 :D
8.正确答案 :A
解析:A.阀门压力通常从复制出疼痛的压力中减去(如,椎间盘造影阳性:复制疼痛的压力—阀门压力<50Psi)(1Psi=6.895kPa)。
B.撕裂的纤维环中第一次出现造影剂往往与复制出相同的疼痛一致。
C.在检测水平上复制出相同的疼痛意味着椎间盘造影阳性。
D.在诱发性椎间盘造影中不用持续性压力测量进行描述。
9.正确答案 :A
解析:备选答案是腕关节与手部检查法中的形态检查。
10.正确答案 :D
解析:由于卒中的高发病率,工业社会中它是中枢痛的首要原因。脊髓损伤后中枢痛的发生率较卒中后更高(30%—50%相比8%),但是卒中患者中枢痛患者的总数更多。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中枢痛发生率最高(60%—80%)的疾病。根据V.Cassinari和C.A.Pagni在20世纪60年代的神经外科研究,脊髓-丘脑-皮质通路的损伤是引起中枢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为何一些患者出现中枢痛而另一些存在明显损伤的患者未发生中枢痛的原因仍然不得而知。神经外科术后和颅内出血的患者可发生中枢痛,但是不常发生。目前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运动皮区电刺激对中枢痛有效。中枢痛临床表现不典型。虽然自发性疼痛非常普遍,但大多数中枢痛患者出现触诱发痛。损伤和疼痛发生的时间差以及疼痛部位具有极大的差异。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rgm5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