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卫生高级职称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解析(L4),更多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属于经脉的是( )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2. [单选题]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正确的是
A. 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研究结果的应用
B. 提出研究问题-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研究结果的应用
C. 设计研究方案-提出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研究结果的应用
D. 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提出研究问题-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研究结果的应用
E. 收集资料-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研究结果的应用
3. [单选题]由两个或以上的指标构成的健康复合指标,考虑了早死、残疾和疾病状况对健康的影响。一人群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指的是
A. 减寿人年数
B. 无残疾期望寿命
C. 活动期望寿命
D. 伤残调整生命年
E. 健康期望寿命
4. [单选题]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发病率升高将导致病死率升高
B. 发病率升高必然导致患病率升高
C. 病死率为100%时死亡率必定是100%
D. 粗死亡率反映实际死亡水平
E. 罹患率与发病率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5. [单选题]关于正态分布,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正态曲线的形态由μ唯一确定
B. 正态曲线的形态由σ唯一确定
C. 检验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最简单的办法是编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D. 正态曲线是关于1完全对称的图形
E. 正态曲线下面积与μ和σ有关
6. [单选题]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中,属于不稳定畸变的是
A. 缺失
B. 相互易位
C. 重复
D. 环状染色体
E. 倒位
7. [单选题]培养真菌的最适宜温度是
A. 4~9℃
B. 10~15℃
C. 16~21℃
D. 22~28℃
E. 29~37℃
8. [单选题]自创性危险因素型个体的特征是
A. 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B. 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和增长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比较大
C. 评价年龄大于增长年龄
D. 评价年龄小于增长年龄
E. 评价年龄近似于增长年龄
9. [单选题]在原子水平上,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10. [单选题]为研究某新法接生对新生儿窒息是否有作用,选择市级医院作为试验组,使用新法接生,县级医院为对照组,用普通接生法,该方案
A. 可行
B. 不可行,未使用盲法观察
C. 不可行,样本含量太小
D. 不可行,对照设立不当,可比性差
E. 不可行,未设立对照
11. [单选题]在我国,社会医学是从下列哪个学科中分化并发展起来的
A. 医学社会学
B. 预防医学
C. 卫生管理学
D. 医学伦理学
E. 临床医学
12. [单选题]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
A. 零氮平衡
B. 正氮平衡
C. 负氮平衡
D. 排出足够的尿素氮
13. [单选题]社会卫生策略是指
A. 健康教育策略
B.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
C. 卫生立法策略
D. 社区卫生服务策略
E. 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政策
14. [单选题]染色体畸变的结构基础是
A. 缺失
B. 裂隙
C. 断片
D. 断裂
E. 转换
15. [多选题]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是( )
A. 血热
B. 肾虚
C. 血瘀
D. 气虚
E. 肝郁
16. [单选题]酶催化反应的机制是( )
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C. 增加底物的热能
D. 增加反应的自由能
E. 降低产物的热能
17. [单选题]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
A. 病情重,预后差
B. 高热持续不退
C. 易伤津耗气
D. 扰动心神
E. 传染性强
18. [单选题]患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 )
A. 补气活血,镇惊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E. 以上均不是
19. [单选题]食物利用率是
A. 动物每食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g体重/100g饲料)
B. 动物每天食入的饲料与每天增长的体重克数比值
C. 动物每天食入的饲料与体重的比值
D. 动物食入的饲料与该组动物平均体重的比值
E. 动物食入1000g饲料与体重增长的比值
20. [单选题]关于有机磷的代谢和排泄正确的是
A. 在体内蓄积,毒性持久
B. 经肾排泄
C. 肝内氧化产物不如原来毒性强
D. 肝内水样产物比原来毒性强
E. 经皮肤、呼吸道吸收,不经胃肠道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