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基础检验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4冲刺密卷答案+专家解析(Q6),更多临床基础检验(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A. 尿酸结晶
B. 草酸盐结晶
C. 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D. 胱氨酸结晶
E. 磷酸盐结晶
2. [单选题]关于涂片染色法查找淋球菌,错误的叙述是( )。
A. 本法在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仅为50%~60%
B. 对于涂片检查阴性的可疑患者,可做淋球菌培养
C. 涂片过厚或染色过程中脱色不足或过度,对结果判断无影响
D. 因阴道分泌物中杂菌较多,因此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
E. WHO不推荐用革兰染色检查女性患者,而推荐用亚甲蓝染色
3. [多选题]关于尿液酸碱度,正确的是 ( )
A. 进食肉类食物易使尿液pH减低
B. 进餐后尿液pH值会一过性增高,此称碱潮
C. 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患者尿液常呈酸性
D. 氯化钙、氯化铵等药物使尿液酸化
E. 出汗、饥饿等使体内碱性物质增多,尿液偏碱
4. [多选题]以下哪些是观察胎儿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A. 磷脂酰胆碱
B. 鞘磷脂
C. 肌酐
D. 葡萄糖
E. 淀粉酶
5. [单选题]目前较多应用于放射自显影技术的电泳技术是
A. 免疫电泳
B. 对流免疫电泳
C. 火箭免疫电泳
D. 凝胶电泳
E. 区带电泳
6. [多选题]对脑脊液的正确描述是 ( )
A. 脑脊液是细胞内液
B. 不同年龄阶段,脑脊液的量可不同
C. 脑脊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时可形成薄膜
D. 蛛网膜下隙陈旧性出血时,脑脊液离心后上清液呈红色
E. 正常情况下,补体、抗体均不能通过脉络丛
7. [单选题]关于血型抗体IgM和IgG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IgM为天然抗体,人一出生就有
B. IgG耐热,70℃稳定
C. IgM不能通过胎盘,IgG能通过胎盘
D. IgG不能被血型物质中和
E. 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可灭活IgM
8. [单选题]患者,男,24岁,1周前右膝关节不慎撞伤后逐渐肿大,疼痛,过去有类似病史,也有小腿肌肉血肿,但不严重。应首选哪项检查 ( )
A. BT
B. PT
C. CT
D. APTT
E. PLT
9. [单选题]荧光抗体染色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阳性细胞的显色分布有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面型三种类型,显色深浅可作为抗原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依据
B. 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用“+”表示,“++”以上判定为阳性
C. 每次实验时均需设立严格的实验对照(阳性和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呈“-”或“±”
D. 根据呈“+”、“-”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定特异性抗体效价
E. “++”代表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
10. [单选题]关于精子形态学检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须评价1000个精子
B. 无须关注上皮细胞
C. 无须关注红细胞
D. 可做Papa-nicolaou染色
E. 通常形态正常的精子占少数
11. [单选题]不是血红蛋白尿特点的是 ( )
A. 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
B. 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红细胞
C. 离心后上清液为红色
D. 隐血试验阳性
E. 尿蛋白质定性阳性
12. [多选题]粪便中可见大量的柱状上皮细胞,可能是
A. 细菌性痢疾
B. 结肠炎
C. 伪膜性肠炎
D. 阿米巴肠炎
E. 胃炎
13. [单选题]在体内,药物分布的速度取决于
A. 药物的浓度
B. 药物的活性
C. 药物的溶解度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
E. 该组织的血流量和膜通透性
14. [单选题]在同一总体中作样本含量相等的随机抽样,有99%的样本均数在下列哪项范围内?
A. ±2.58s
B. ±1.96s
C. μ±2.58σ
D. μ±1.96σ
E. μ±2.58s
15. [多选题]符合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的是每毫升全血应加EDTA·K2抗凝剂
A. 0.5 mg
B. 1.0 mg
C. 1.5 mg
D. 2.0 mg
E. 2.5 mg
16. [多选题]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是
A. 要有标题
B. 要有纵轴和横轴
C. 纵轴和横轴要有标目并注明单位
D. 比较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表示
E. 要有备注
17. [单选题]精液的一般性状检查不包括
A. 外观和气味
B. 精液量
C. 黏稠度
D. 液化时间
E. 精子计数
18. [单选题]腋下肿物的标本应采用
A. 直视采集法
B. 直接留取法
C. 穿刺针吸法
D. 灌洗法
E. 摩擦法
19. [多选题]粪便中可见大吞噬细胞,可能是
A. 细菌性痢疾
B. 肠梗阻
C. 胆道炎
D. 急性出血性肠炎
E. 消化道出血
20. [多选题]精液中精子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 ( )
A. 精索静脉曲张
B. 先天性或后天性睾丸疾病
C. 输精管、精囊缺陷
D. 有害金属、放射性物质及某些药物损害
E. 50岁以上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