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A. 痛而呕
B. 痛而闭不通
C. 后泄腹痛
D. 宿昔而成积
E. 痛而尿赤
2. [单选题]治疗血瘀痛经,常与五灵脂配伍的药物是
A. 郁金
B. 白芍
C. 赤芍
D. 蒲黄
E. 香附
3. [单选题]“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以下何种治法
A. 阴病治阳
B. 阳病治阴
C. 阴中求阳
D. 阳中求阴
E. 以上都不是
4. [单选题]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A. 阴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阳中之阳
D. 阴中之阴
E. 以上都不是
5. [单选题]胃肠燥热,津液不足,大便硬而小便数者,治宜选用
A. 济川煎
B. 增液汤
C. 五仁丸
D. 麻子仁丸
E. 小承气汤
6.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态度要和蔼、柔和
B.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C. 尽量用通俗语言问诊
D. 直接询问患者,获取病史资料
E. 从简单问题开始问起
7.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痔疮辨证配穴,错误的是
A. 湿热下注配阴陵泉、三阴交
B. 肛周肿痛加次髎、承山
C. 气虚下陷灸百会、神阙
D. 便秘者加支沟、天枢
E. 肛周肿痛加秩边、飞扬
8. [单选题]触诊腹部深部包快最合适的方法是
A. 浅部触诊法
B. 深部滑行触诊法
C. 双手触诊法
D. 深压触诊法
E. 冲击触诊法
9.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
A. 发热的高低
B. 有无神志变化
C. 有无燥屎内结
D. 腹满的轻重
E. 汗出的多少
10. [单选题]以下不是腰阳关穴主治的是
A. 腰骶疼痛
B. 月经不调
C. 遗精阳痿
D. 下肢痿痹
E. 便秘
11. [单选题]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此种表现属于
A. 病原体被清除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显性感染
D. 隐性感染
E. 潜伏性感染
12. [单选题]以下属于卫生法中规定须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为
A. 非法采集、供应血液
B. 违反国境卫生检疫
C. 非法行医情节严重
D. 违反规定造成病菌种、毒种扩散
E. 以上都是
13. [单选题]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A. 足太阴脾的病变
B. 足少阴肾的病变
C. 手厥阴心包的病变
D. 足厥阴肝的病变
E. 足阳明胃的病变
14. [单选题]以下所列项目不属白色主病范围者为
A. 夺气
B. 脱血
C. 虚证
D. 寒证
E. 水饮
15. [单选题]黄疸湿重于热的表现是
A. 酒疸,心中热痛,烦躁不眠,大便难,身黄如橘子色
B. 黄疸,膀胱急,少腹满,额上黑,足下热,身尽黄
C. 萎黄,肌肤不华,少腹微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D. 谷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
E. 黄疸,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
16. [单选题]二尖瓣脱垂
A. Craham-Steel杂音
B. Austin-Flint杂音
C.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D. 心尖区收缩中期喀喇音
E. 胸骨左缘2肋间Gibson杂音
17. [单选题]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的药物是
A. 青木香
B. 沉香
C. 川楝子
D. 檀香
E. 乌药
18. [单选题]水热互结伤阴的小便不利证,当选用
A. 猪苓散
B. 猪苓汤
C. 茯苓戎盐汤
D. 栝蒌瞿麦丸
E. 滑石白鱼散
19. [单选题]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A.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C. 清·汪昂《医方集解》
D. 唐·王焘《外台秘要》
E.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20. [单选题]代赭石除具有平肝潜阳作用外,还能
A. 收敛固涩
B. 镇惊安神
C. 清肝明目
D. 降逆止呕
E. 坠痰平喘
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D
3.正确答案 :A
解析: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4.正确答案 :D
解析: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故答案为D。
5.正确答案 :D
解析: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 芍药 杏仁 枳实 厚朴 大黄 (蜂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配伍意义】
方中以性味甘平质润多脂之麻子仁为君药。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共为臣药。大黄、枳实、厚朴即小承气汤,轻下热结,除肠胃之燥热,共为佐药。佐使甘缓之蜂蜜,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6.正确答案 :B
解析: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起病情况:包括病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及居住地区,职业和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6.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
7.月经史及生育史
记录格式如下:
8.家族史
7.正确答案 :B
解析:痔疮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久坐久立、负重远行、饮食不节、妊娠多产、泻痢日久、长期便秘等有关,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湿热下注,使肛部筋脉横懈,而发为痔疮。病久可致脾气下陷。从经脉循行看,督脉过肛门,足太阳的经别入于肛中,所以本病主要与膀胱经、督脉有关。
【辨证】
主症 肛门部出现小肉状突出物,无症状或仅有异物感,也可伴有肛门处疼痛、肿胀和大便时出血。
兼见痔疮伴有疼痛、肿胀,为湿热下注;病久伴有脱肛、乏力,为脾虚下陷。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次髂 长强 承山 二白
配穴 湿热下注加中极、阴陵泉;脾虚下陷加脾俞、百会;便秘加支沟、大肠俞。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2.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黏液,7天左右1次。
8.正确答案 :B
9.正确答案 :C
10.正确答案 :E
解析: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11.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点是在传染病过程中机体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2.正确答案 :E
解析: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
卫生行政责任,是指卫生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卫生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特征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
纵向、不平等;
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追究。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
违反卫生法中行政管理方面法律规定的义务
过错
违法失职行为已经超过了批评教育的限度
(三)行政责任的形式
行政责任分为内部的行政处分和外部的行政处罚
(1)行政处分(内部)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2)行政处罚(外部)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执照等。
13.正确答案 :B
14.正确答案 :E
解析: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
①实热:满面通红
②虚热:两颧潮红
③假热: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假热.png]
2.白色:
[虚.png]
②寒—气血凝滞、经脉收缩—面色苍白
③失血证,甚至大出血亡阳
淡白、苍白、(白光)白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虚症.png]
②湿证—湿阻气机—影响脾胃肝胆气的升降—胆汁外溢—黄疸
若:湿与热相合—黄色鲜明如桔—阳黄
湿与寒相合—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
15.正确答案 :E
解析:黄疸发黄若湿邪较重,则表现为黄色不甚鲜明;若热邪较重或湿热并重,则黄色较为鲜明,如橘子色。A项中心中热痛、烦躁、大便难都表现出明显的热象,属于黄疸热重于湿的证候;B项是典型的女劳疸表现,女劳疸是因房劳伤肾,阴虚有热所致,无湿邪为患;C项属于萎黄,是由津枯血瘀,外不能濡养肌肤,内不能濡润脏腑所致。
16.正确答案 :D
17.正确答案 :E
解析:乌 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疝腹痛
18.正确答案 :B
19.正确答案 :E
解析: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20.正确答案 :D
解析:代赭石
性能: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等症。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
3.气逆喘息。重镇降逆,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4.血热吐衄,崩漏。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宜打碎先煎。如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ro9ypo.html